中小型货代企转型通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型货代企转型通鉴

中小型货代企业转型通鉴   曩日,航运危局糜甚,或曰:中小型货代企业命不久矣!然以拙眼观瞧,其披荆斩棘者有之,风生水起者亦有之……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据 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3万亿元,同比下降4.2%;进口额2.2万亿元,同比下降8.2%。海运运价比较平台Xeneta常务执行董事帕特里克?伯伦伯德日前在接受外媒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对亚欧航线和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价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调研后,结合航运企业成本分析得出结论――全球集装箱运价已经触底,其中亚欧航线一季度平均运价断坠78%。   中国外贸形势严峻且没有向好迹象,全球运力过剩导致运价几近触底窘境,在这种大环境下谋生存的众多货代企业,纷纷开始走转型这条自保之路。然而,究竟什么是“转型”?是业务层面周而复始地“轮转”,以适应目前一日千里的市场变数?还是结构层面义无反顾地“定型”,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挽狂澜于既倒?   过去“考”   要弄清货代企业为何转型,须把表盘拨转回至2006年,深挖细探货代业当时的生存状态,了解其盈利机制,以及传统货代模式一步步走向危机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货代企业转型的现实意义。   2006年,那个时候天似染、地如毯、货物堆成山,商贸人友谊的小船还没有翻……时值初冬,正是各贸易企业为抢夺圣诞季贸易“大蛋糕”的火拼季。镜头定格在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栋中小型货代企业鳞次栉比的居民楼内,轻轻推开其中一家企业的“朱漆大门”――丈夫正对着电话唾沫星子乱飞地向上一级货代询价问盘、订舱位,妻子在另一边对穿着毛绒绒拖鞋的脚做着屈伸运动,屋子里的各类单证堆积如山,桌上星罗棋布着针式打印机、公章、法人章和快递信封等。由于那些年外贸形势火爆,各种规模的货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铺展开去――数量浩若星辰的中小型货代企业,因其操作灵活、沟通渠道畅通,甚至愿意去“搞定”一些大型货代企业不愿意去“搞定”的繁琐事务,日益受到当时一些初创的小体量外贸企业或涉外生产厂家的青睐。其中又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驻厂货代企业最引人注目,业内给这些对货源非常敏感或扎根在货源地的货代企业冠以“直客”的名号。找到了“直客”就等于找到了需要出运的货源,所以“直客”成了二级货代争相追逐的对象,而一级货代由于通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便于与船公司对接,且手头常有“指定货”而无法顾及底层的离散货源,故先天处于这条“食物链”的最上层。   梳理一遍这条看似顺理成章的“生态链”:三级货代(即前文提到的“直客”)是“生态链”的“枝端”,深入整个货物流转链条的第一线;二级货代是“生态链”的“通脉”,在三级货代和一级货代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搜罗整理一线资源,汇聚成河;一级货代扮演着“生态链”的“终端”角色,向下进一步整合二级货代上达的物流资源,向上直接与船公司无缝对接。这个“生态圈”看上去是不是很美?各个层级分工明确――一级货代考验资金实力,二级货代考验人脉能力,三级货代考验钻营功力――实在像极了传统直销模式的“生态圈”。   危机总会在市场过热时酝酿,并且愈演愈烈。2006年,各船公司受航运业火爆等因素刺激,把新船订单甚至堆铺到了2012―2013年。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自2009年开始航运业进入萧条期,且旷日持久,运力过剩成为业内无法刹住的趋势,加之破产潮、弃船等负面因素的打压,运价持续走低几乎形成死结――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欧美国家对光伏、轮胎、轮毂等实施的“双反”政策让数以千计的相关企业“突然死亡”,而订单量的逐年锐减逼迫“幸存者”酝酿出台更严苛的成本控制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支出无疑是外贸企业前赴后继祭出的利器。原本生存在承运人和托运人夹缝中相对滋润的货代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现在“说”   箱量逐年减少、用工成本逐年递增、资金周转压力上升更是以月计……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货代业目前的利润率仅能勉强维持在3%~5%,企业普遍陷入由恶性竞争到收入下降再到恶性竞争的多重恶性循环中。众多的二级货代,由于生存在夹缝的夹缝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由于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货代企业甚至来不及消化这部分“分配红利”,就已经开始要为各自的生存谋划,借用业内人士的一句话续篇:“转型!转型!我们需要更快地转型!”   3月初,《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在一次由上海货代协会及上海市虹口区航运办协办的物流业峰会上有幸与齐聚一堂的物流业菁英们分享交流。与会上诸多大吐苦水的货代企业掌门人大相径庭的是,上海煊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煊创国际)总经理朱剑却聊起了企业的“逆生长”史,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并精炼整理其中的“干货部分”,供读者一窥货代企业转型现状之豹。   2007年,借着外贸热潮尚未有明显衰退迹象的东风,初创阶段只有10人规模的煊创国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