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论》读后感之如何安放《物与心》.doc

《人生十论》读后感之如何安放《物与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十论》读后感之如何安放《物与心》

如何安放物与心 ——读《人生十论》有感 我被这样一句话给吸引:“世界之大,千品万俦,繁然杂陈。” 引自《人生十论》而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钱穆先生也可以只用两个字来概括:“物”与“心” 引自《人生十论》 高中的时候初遇哲学,便被这样一个问题给考住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 引自哲学老实说那时的我还执拗地认为是意识,没有心,我们怎么能感受这时间万物呢?诚如雨果所言:“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 引自雨果所幸政治老师一句至理名言把我拉了回来:“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引自哲学今天品读钱穆先生的大作,更觉果真如此。他说:“没有生命即不可能有心。犹如没有物质,即不可能有生命一般。心必须寄托于生命中,犹如生命必须寄托于物质中。 引自哲学 引自雨果 引自哲学 引自《人生十论》 然而这个问题更能吸引我的眼球:“人的心和动物的心是否有不同?” 引自钱穆而钱穆先生关于此的解答倒也直接明了:“人心与一般动物心,实在确有些不同处。而且还可说,那些不同处,实是不同得既深而且大。” 引自《人生十论》人是地球上最高贵的动物,而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智慧,或者可以说,他们的心。罗曼罗兰说过:“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所有那些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的心灵的人,都像块污泥。” 引自罗曼·罗兰于是我们最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引自钱穆 引自《人生十论》 引自罗曼·罗兰 引自钱穆 你或许会疑惑:“心,对于我们而言,有多重要呢?”吴泽恒老师在《论心》里提到:“心乃万象之主宰。佛家注於明心,道家注於修心,儒家注於存心,皆不离心为道。其心有二性,一曰人心,二曰道心,也即有“惟危”、“惟微”之别。” 引自《论心》弥尔顿认为:“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 引自弥尔顿而黑格尔说:“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引自黑格尔足见心之重要。这种重要,体现在心对于生命的作用上。如果说生命是一件瓷器,那么心灵就是造瓷器的模具,怎么样的心灵就会打造怎么样的瓷器,如果你不重视心灵的作用,那么你的物——生命,就会成为一件被人嘲笑的失败品。列夫托尔斯泰提醒我们:“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引自列夫 引自《论心》 引自弥尔顿 引自黑格尔 引自列夫·托尔斯泰 他说:“如是,心即是神,而且心即是物。因为,世界宇宙,和万物离不开,心和世界宇宙和合为一,也便和万物和合为一了。在这里?,心遇见了物,而它将感到,物还是它自己。” 引自《人生十论》乍看觉得深奥难懂,其实他讲述的就是一个修心的道理。安放我们的心,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就相当于修心。为什么要修心?《修心诀》曰:“任何一个人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认识指导。为什么要修行?因我们从出生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伸张,主观意念把一切问题、现象、事实都扭曲了,如果不修行,便一直扭曲下去,活的环境是个变态的环境,心,是个走了样子的心。 不修心,会活得很苦。” 引自《修心诀》 引自《人生十论》 引自《修心诀》 首先,必定不能离开“物”来谈“心”。要修心,首先要认识“物”与“心”。“物”指的便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中包罗万象的万物,关于宇宙,关乎生死。而“心”,在你的躯体里,在你的灵魂深处。钱穆先生说:“心与神,与物和合为一了,那是心之大解放,那是心之大安顿。” 引自钱穆你必须认识自己的心,换言之,你必须知道“心”是什么。古人说:人贵自知。 引自古语而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 引自苏格拉底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侈言了解别人,岂非谎言?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心呢? 第一就是要反省、要剖析。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摸索,一层一层的揭秘。剥到最后,你就会发现真实。第二要参禅。参禅的目的在于找回自己,寻回迷失的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也才能真正的明白,自己要修的“ 引自钱穆 引自古语 引自苏格拉底 其次,要把心之情感与理智同时地扩大。可是如何把心之情感与理智同时地扩大呢?钱穆先生解答道:“主要在心走向心,先把自己的心走向别人心里去。自己心走向他人心,他将会感到他人心还如自己心,他人心还是在自己的心里。”简而言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人生十论》倡导的就是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只有让自己的心了解另一颗心的想法,我们修心的修为才能提高,而我们才能更好地思考心将安放于何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将心比心”,我们与历史上匆匆行去的古人才会有了共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引自《人生十论》 引自《兰亭集序》 可是和钱穆先生一样,“我的心,不仅会跑进古人已死的心里去,而且会跑进后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