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店市延续市文脉
五店市延续城市文脉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市老青阳核心区,占地252亩(一期占地面积126亩),其历史源远流长,青阳,因其位于区域内青梅山之阳得名。相传西晋时,自中原“衣冠南渡”的蔡姓先民拓居晋江青阳,至唐开元年间,晋江独立为县,人员往来骤频,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这些店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日趋繁荣,五店市在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一片繁华的街区,商店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更有美轮美奂的红砖厝民居星罗棋布。五店市传统街区街内文物、历史建筑众多,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保留的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的建筑是晋江特色风貌建筑的典型代表,有夯土房屋,也有闽南传统“皇宫起”红砖建筑,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和西洋建筑。有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宛然别墅等近百处历史风貌建筑。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专家称,本街区的建筑风貌保存较好,为国内同类历史街区中较为少见――传统风貌建筑占到60%以上,极具保留价值。这100多处的历史建筑之所以“极具保留价值”,是因为它们以自身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彰显晋江这座城市的文脉。加上广泛流传、历久不衰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南音、木偶戏、高甲戏等等,以及石鼓庙、虎帅爷、祖佛祖公等民俗民间信仰, “旦夕锣鼓喧天”的演戏酬神习俗,蔡氏、庄氏宗族祭祀和寻根谒祖等习俗仪式,无不是透过它们的文化价值赋予美丽晋江的无穷魅力,而本片区大量的优秀的建筑空间及环境,将成为最适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留的场所空间。 2010年,随着晋江市区最大的一个旧城改造的组团梅岭组团拆迁改造工作的推进,五店市传统街区成为晋江市政府推进城市建设中实施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工程正式确立。2011年,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全面负责街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2012年,经过前期的规划与筹备,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之后几年间,经历一系列如火如荼的改造建设,五店市中的老街古厝、一草一木开始焕发新生。如今,作为延续城市文脉、根脉的一个文化重地,五店市已逐渐蜕变成一个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 固态保护:遵循古朴风貌,延续风华 五店市传统街区一期项目建筑约有130栋,这些建筑的历史横亘明、清、民国至现代,长达数百年,其中一部分原本就坐落在五店市,有一些是从晋江各地整体搬迁而来,还有一些则是标本复制建筑。 保护下来的五店市传统民居集中展示了闽南建筑工艺的精华,其中包括传统的梁架制作、石雕工艺、木雕工艺、砖雕工艺、剪粘工艺、番仔楼建筑工艺等,由此也被许多人视为“闽南红砖古厝博物馆”。自2012年4月19日正式动工建设以来,街区已经成功迁建了6栋建筑。而蔡德练番仔楼、郑焕彩宅以及苏英玉宅等历史风貌建筑的迁建过程中,均是按照文物的标准,聘请有古建筑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对其进行拆卸及迁建。除了保留原有、整体迁建历史风貌建筑外,五店市传统街区还根据规划需要新建一些洋楼,以及一些闽南风格的仿古建筑,这些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一定在晋江的某个地方有一栋一模一样的标本,通过测绘公司的测绘和古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将他们原样复制到五店市,并且这些建筑填补了街区在某一个时代或者某一个建筑风格上面的空白,同时他们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也以原来收集的传统建筑的构件为主,所有的工匠也都是遵循传统的营造技艺来进行建造。 除了对整栋建筑的建设要求不懈怠,在一些细部结构上,五店市的建设者们也是力求还原。为了原汁原味展示“出砖入石”这一闽南古建筑独有的装饰艺术,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到晋江安海、金井、龙湖等各乡镇收集资料,将各种经典的“出砖入石”造型运用到街区临街长320多米的挡土墙上,为街区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仅剩一堵门脸的“益元药店”牌楼,在经过专业的技术加固后,如今早已成为五店市的地标性建筑。 历经3年,五店市传统街区建筑群的修缮和建设工作已日渐完善。截至2015年11月,五店市不仅恢复了雁塔地灵、樟井圣泉和阳山苍翠三大“古青阳八景”节点景观,街区中已经动工的45栋更新建筑中,也有43栋已经竣工。此外,街区中的标识引导系统、地下停车场、一期智能化工程和夜景工程建设也已基本完成,一个不设门槛、不卖门票、不建会所、不只向特定人群开放的城市会客厅,已经逐渐成形。 活态传承:保留城市记忆,彰显文化 地方非遗的活性载体 五店市传统街区在推进传统建筑修复工程的同时,还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作为公共配套之用。目前街区已经设置了五店市民俗馆、晋江南音会馆、布政衙游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