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农夫上班族乐活人生
城市农夫上班族乐活人生
家庭农场随着有机食品的热销而备受关注,这些农场在配送有机食品的同时,几乎都开放了采摘、做农活的体验。许多家长将小孩子带来,让他们在钢筋水泥楼之外,也能接触大自然,脚踩土地,触碰蔬菜,尝尝顶着日头干活是何感受。这里也是上班族们释放压力的好地方,有人在田间干活,试图转移精力忘掉压力;有人则干脆把家安在这里,只和农作物相伴,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本文介绍的几位达人有老农户,也有从城市转到庄稼地的新农户,他们的共同点是过着令人艳羡的田园生活,但农事也给他们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过看到了收获季节的光鲜,而不知播种时的艰辛。但他们还是爱这样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古人没有钟表时过的日子,如今都市人把这种生活方式找回来,以自然规律理解现代文明。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庄稼,如果不能独自拥有??个农庄,那就多接触农庄生活,认识可爱的食物,和土地对话。
老张农庄―只识自家味
老张农庄的主人――老张,1999年开办老张农庄,农庄面积206亩,目前种有粮食、蔬菜、瓜果以及养殖多种家禽、家畜等。
“外面的菜,味道不对”,老张有十几年没在外面吃饭了,因为有自己的农庄,这让他可以放心地自种自收,自在吃喝。也许,开一个农庄不仅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还沿承了老祖宗自古流传下来的顺延自然的生活态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老张是比较早选择农田生活的人。1999年前,老张在中石油有份稳定且收入丰厚的工作,但因为一直向往田地耕种的生活,他辞掉了这份工作,选择去北京东六环外租地,开始农庄生活。当时他在中石油已经是处级干部,这个位置买断工龄,在中石油还从没有过。
老张喜欢地里的生活跟他当兵的经历有关,当兵时部队经常组织大家种菜,平常吃的饭菜大多是自种自采得来,他多少了解一些基本的种植知识。只是这些经验应用到综合农场里,就显得远远不够。“最开始两年我完全靠自学,先看书,再下地实践。”现在老张农场的面积是206亩,且每块地的分配已完善成熟,可十多年前这样一大片荒地要靠老张一人打理,难度可想而知。因为那时只身来到农庄,一个人起火做饭不大方便,下了地后他就去邻居家蹭饭,“外面的饭菜我不放心,只能厚脸皮去邻居家吃。”现在除了工人外,平常他一个人住,周末了,妻子从城里开车过来,一家人过个周末。
有件事老张很得意,从老张农庄创办的第一天起,老张就没在外面的饭馆吃过饭,十几年了,即使在给农庄会员配送菜时,在外奔波一整天,他宁可饿肚子也一定要回家自己做饭吃。“外面的菜,味道不对,你也不知道他放的什么调料什么油。”农庄现在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雇了四五个农民,这些人吃住在这里,每天下地一起干农活,一起吃饭、聊天,“生活得像一家人一样。”老张脾气好,但也有烦躁的时候,那就是每周四去会员家配送产品的时候,“路上堵得让人烦心,有的客户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能到,我说不堵车的情况下我能保证时间。”在他看来,城里人多、空气不清新,堵车更是让人心情不愉快,怎么都比不上自己这块广阔天地。现在除了买调味料和大米,老张几乎不在外面买东西,一切都自给自足。每到周末,会员们来到农庄做客,尝尝农家菜,采摘瓜果,过一段闲逸时光。那些生活在市区里的人说,每次离开,驱车驶入空气污染的市区,总感觉在农庄的安静时光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在很多城里人的眼中,老张是个幸福的人。
“家庭菜园”――想吃就来取
走进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几十个蔬菜大棚并排而立,农民们正在忙碌着清理大棚上的积雪。虽然室外的温度很低,可走进张义虎家的第二代日光温室大棚里,满眼一片葱绿,30多个菜畦里长满了油麦菜、茼蒿、芹菜、茴香、生菜等新鲜蔬菜,冒出地面的红星水萝卜已进入采收期。
“这些蔬菜在种之前就施足了底肥,长势很旺,很快就可以采收了。这里的蔬菜不施用化肥,不打农药,收获的全部是绿色蔬菜!”张义虎说,这30多个菜畦分属24位市民,每到周末他们自己来这里收菜、取菜。
日前的一场大雪可把老张忙坏了,连日来老张从早到晚不停清扫大棚上的积雪。值得庆幸的是,钢架支起来的二代温室大棚很结实,虽然下大雪,可大棚一点儿也没受损。下雪当天,老张就挨个给“户主”们打电话报喜:“下大雪大棚没受影响,想吃新鲜蔬菜可以随时来取。”
农家汉手把手教人种菜
三年前,张义虎发现许多市民喜欢到郊区种菜,于是他重新规划了自家的“自留地”,将6亩地均分成30多份出租,并给这些菜地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家庭菜园”,建起了二代温室大棚,让城里人享受种菜的乐趣,体验劳动的快乐。
老张介绍说,租一份“家庭菜园”每年只需2200元,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栽种菜品,有生菜、菠菜、黄瓜、西葫芦、香葱、西红柿、大青椒等20多个品种可供选择,播种、浇水、除草等管理工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