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心主神明论儿童多动症经验总结í
从心主神明论治儿童多动症经验总结í
【摘要】从中医古籍文献着手,对“心主神明”的基本框架、物质基础以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并运用“心主神明”理论分析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分析探讨其内涵与外延。虽然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多,但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验案1则,以期引起临床重视,利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心主神明;儿童多动症;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1-0078-02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及由此导致的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1]。中医古籍中虽无“儿童多动症”的病名,但有类似该病临床表现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灵枢?行针》谓:“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寿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这些描述均与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类似。不同学者对本病见解各异,中医证候及辨证分型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总地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病机特点为阳动有余、阴静不足,临床表现为神飞扬不定,志存变无恒,情反复无常,性急躁不耐等,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原因涉及心、肝、肾、脾四脏[2]。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笔者以心主神明作为切入点浅析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以期抛砖引玉,与同道中人共同探讨。
1“心主神明”溯源及内涵
“心主神明”首见于《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其指出心为主宰思想的器官,相由心生,思想与形态联系紧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论述了心的生理功能及意义,将“心主神明”归纳于五脏生理系统,论述了心在生命活动中的特殊意义,至此“心主神明”理论已趋于成熟。心藏神,为智慧之源,而血为神之物质基础,血液充足,心神得养则神志清晰,反应灵活。心藏脉,脉舍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神明之体虽藏于脑但神明之用出于心。若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神志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等症。心主血脉,气虚日久则营阴易亏,无以养心安神,则神不守舍而多动不宁。《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云:“人之所生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
2“心主神明”与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反之则易引起疾病。“阴亏阳躁”,神不宁、志无恒、情无常、性急躁,系由动静变化有所失制,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阴阳失调所致。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在本病发病中,脏腑功能失调,则是直接形成阴阳失衡,发为多动的原因。心主神明且藏神,《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血脉充盈,生机旺盛,好动多问,智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完善[3],心阳能推动和鼓舞人的精神活动,加之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故小儿心气相对充盛有余。然而心在液为汗,汗乃心血津液所化,小儿心气有余,易化热生火耗伤阴液,阴液无充可致心阴亏虚,而津伤耗气,气虚无力化津,加重阴伤,终将导致心之气阴两虚。由此可见,小儿心常有余是有相对性的,看似有余其本为虚,实为心气有余,心火易亢,心阴不足,而出现心神不宁、多动不安等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灵枢?本神》曰: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怵惕思虑则伤神”,心与神关系甚密,心神得养则意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若小儿心气不足,心阴虚弱,神失所养,可出现神志不定、精神不专一、反应迟钝、健忘等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症状。此外,心属火为阳脏,以动为患,而小儿阳常有余,心火易亢,易出现心阴不足、?阳外浮、神无所归之儿童多动症。综上所述,在治疗上要精于辨证,以补气养心,益气滋阴之法,使心气充足、心神得养,神明有所主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灵敏而不惑。临床上运用地牡宁神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动症屡获良效。
3典型病案
张某,男,9岁。2016年2月24日初诊。注意力不集中3年,加重1年。患儿自入学以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讲不专心且有小动作,课余活动缺乏耐心及配合。于多地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给予心理治疗及利他林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近1年症状加重,时常吐弄舌头,偶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