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心论治脑病五经配法浅析
从心论治脑病五经配穴法浅析
关键词: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针灸;脑病;从心论治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8.029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8-0110-02
脑病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系统阐发脑的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脑病的诊治及康复和保健,涵盖了现代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相关内容。迄今国家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或疾病明确列出脑系病类,如“痫病”“癫病”“狂病”“癫狂病”“多寐”“郁证”等30多种疾病[1]。近年来,笔者基于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针经治脏”思想,以五经配穴法,从心论治脑病,颇具疗效,现浅析如下。
1 针经治脏及五经配穴内涵
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是一个具有湖湘传统针灸推拿医学特色的学术群体,其主要学术观点为“推经治脏”“针经治脏”“灸经调脏”“五经配伍”“五经助制”等。五经配伍法源于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术,后被运用到针灸临床,形成“针经治脏”“针五经、调五脏”特有的“五经”内涵。“针五经”中的“五经”为“大五经”,指的是五脏对应的经脉在五行中五种特定关系,即我经、子经、母经、我克经、克我经。五经配穴法是在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基础上,结合经络-脏腑相关及五行生克原理,采用特定手段(如针刺、推拿等)针对性地刺激相应经络和穴位,达到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和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一种方法。
2 中医脑病发病特点
脑病的发病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不论外感或内伤,脑病多有神志异常的表现。外感脑病与脑居高位、易中外邪有关,包括春温、暑温、暑厥等,常表现为高热、神昏、惊厥、神志异常。内伤性脑病是因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异常所致脑功能失调,包括中风痴呆、痫证、癫狂、不寐等。脑与络相通,以通为顺,病理变化多以“脑络瘀阻,清窍不通”为病机。脑以五脏精气通过脉络而充养脑髓,形成脏-络-髓的
有机循环整体,期间任一环节的病变,均可导致脑络瘀阻,清窍不通,或因髓虚而失养,脏虚而生痰,络虚而不通,三者又常相互为患,恶性循环[2]。
3 从心论治脑病依据
3.1 心脑共主神明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中医理论有“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等观点,心脑与“神”之关系难分伯仲,都应加以重视,张锡纯认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成”,“一处神明伤,则两处俱伤”。心脑共为神明之府,又有血脉相通,心神会对脑神产生重要影响。若情志损伤,久病体虚,心血暗耗,心气受损,血行脉滞,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血之濡养,可致脑神失养。阴液亏虚,神失所养,可见失眠、痴呆、郁证等,治宜养心安神;痰浊蒙蔽神窍,可出现昏厥、中风等,治应宣通心气、芳香开窍;热扰神明,可见癫狂、中风、惊厥等,治宜清心开窍、镇静安神。
3.2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脑为髓之海。血、髓可以互化,脑髓需心血不断充养,方能髓海足而元神旺,如孙沛所言:“故性动而灵,脑赖心血养之。”若心血不足,则不能充养于脑,“上气不足”,髓海失养,可见头晕、神疲、思维迟钝、记忆力差等,故从心论治,养心血,常可收效[3]。脑络以通为要,气血逆乱,痰、瘀、热等邪壅遏脑络,脉道不通,是脑病发生的重要机理,尤其痰浊瘀血可见于多种脑病各阶段。如王清任所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势必迟缓乃至瘀阻”,形成络病。心主脉在生理上强调血在脉中运行,贵在于“通”,因而对脑络痹阻之脑病,治宜活血行血为要;心为火脏,治疗应以温通为法。总之,益气以使气旺血行有动力,行血以使脉络通利而血行不滞。
3.3 心为五脏之主
脑有主精神、运动和感觉的功能,脑在脏腑功能中具有独特性和统率性。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脑与相关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或相互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会出现脑的病变。五脏的病变影响及脑,脑的病变也可通过五脏进行调治[4]。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诸症丛生。心脑生理病理相关,在脏腑功能上均有统率性,我们主张以心为中心,多脏协调,论治脑病。脑髓失充致病者,治宜宁心安神养血,助以滋养肝肾;若阳亢于上,气血上冲于脑,清窍被扰,则治宜镇静安神,助以平肝熄风潜阳;若痰浊上扰,窍络受阻,则宣心开窍,助以健脾化痰;若脑络瘀阻、脑络不通者,治宜补心活血,助以疏肝行气。
4 五经配穴法
4.1 从心经、心包经取穴
心包又称“心包络”“膻中”或“心主”。藏象学说认为,心包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作用,其生理功能实为心脏的生理功能,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育生物学教学课件08-1 原肠作用.ppt VIP
- 【中考真题】202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2025年职业资格大学辅导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docx VIP
- 一种电池模组手动入箱定位及导向机构.pdf VIP
- 边立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 VIP
- 纳米氢氧化镁晶须的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docx VIP
- 肥厚型心肌病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内河码头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领导德性量表的编制.docx VIP
- 石化受限空间作业标准化管理方案-图文并茂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