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岁罗官章20扶贫生涯
80岁罗官章20年扶贫生涯
10月17日,记者从湖北省扶贫办获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退休干部罗官章,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称号,作为湖北省唯一获奖代表,10月16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80岁的退休干部罗官章,拥有61年党龄。1997年,他从五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乡。
年满花甲的“县官”罗官章没有在县上“发挥余热”,也没在城里享清福,而是和老伴带着行李,悄悄回到海拔1700多米的老家牛庄乡。在那块被誉为“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罗老迄今已扎根19年。他像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靠“三种”(种药材、蔬菜、烟叶),让千余农户的生活变了样:荷包有了票子,脸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楼房,路上有了私车。在牛庄农民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大山英雄,是??秀的共产党人。
20年来,他苦苦探寻产业扶贫“拔穷根”的路子,带领和指导1500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累计为当地增收5亿多元。
“罗官章,回来了”
五峰,湖北28个国家级连片贫困县市之一。牛庄乡,平均海拔1540米,俗称宜昌的“西藏”。在这片高寒山区,8000多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做斗争。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罗官章,悄悄回到牛庄乡牛庄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罗官章就去爬山了。从屋前的招风岩,到屋后的庙湾岭,他每天早出晚归,尽往山里钻。左邻右舍笑着议论说:“罗老在城里呆久了,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虽然心中藏着个“大秘密”,他却是笑而不语。
1977年前,人们记忆犹新:“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牛庄就像‘无人区’”。
时任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干干看,自己修建金山水电站。如今,金山电站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纳税70万元的综合型电站。
“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正如他所说,“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
家在他家对面的村民朱坤最有发言权,“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朱坤是跟着罗官章发家致富的,村里的百万元户,县里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轮流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罗官章就像一个烧不尽的“火种”,点燃了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20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牛庄乡原副乡长李思达感叹:“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来,罗老有大半的功劳。”
“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赔在大山里”
在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书房。近2000册书籍,十几种报刊。这里,应是宜昌海拔最高的农村书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罗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老罗和老陈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学习天麻种植技术。
这个老陈,正是罗官章的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关。“既然退休了,就别折腾了。何况技术难度大,搞不好,你这把老骨头会赔在大山里。”陈孔焕好心劝他。那晚,围着火炉,罗官章和陈孔焕谈到深夜。
面对掌握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取经途中四处碰壁。“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和陈孔焕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再失败。第三年,成功。2000年5月,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此时,试验已进行100多次,观察记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如今,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去年的1.68万多平方米,共增收1.8亿元。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这个老头子,为督促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