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8岁老给病妻写上百封书信寄相思
88岁老人给病妻写上百封书信寄相思 “冬天没有什么了不起,成都根本不下雪……”字迹有些颤颤巍巍。这是88岁的吴自谦,给躺在医院病床上的86岁妻子李河清写的信。一年间,这样的信已经超过百封。在医生护士眼中,这些信就像“情书”;而在吴自谦的眼中,这是他为了鼓励妻子而写给她的“条子”。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2016年春,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吴自谦和李河清老两口一起打了个胜仗――李河清在那个躺了快一年的病床上,从鬼门关闯回来了3次;而年近九旬的吴自谦,也斗赢了因此而产生的失眠、孤独以及脆弱。 吴自谦写给妻子的信,字里行间透露浓浓的爱意与思念之情,令人动容。一位护士将老人写信故事发表于网络,感动无数网友。 丈夫鼓励的信,温暖着她的心;有时她听一遍后,还要自己拿在手上反反复复看 吴自谦和妻子李河清,都是杭州桐庐县人。他们俩自幼相识,青梅竹马,1954年于重庆结婚,后同在成都工作。60多年来,老两口相濡以沫,从未分离。 2015年4月27日,李河清在厨房不小心后仰摔倒,头部受伤,住院治疗至今。吴自谦因身体原因无法每天到医院看望,只能写信让儿女带给李河清,安慰鼓励老伴安心养病。 2016年4月3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7楼6号床,再过15天,李河清就在这里躺了整整一年。同病房其他床位的患者如流水般更换,而她还在这里接受治疗。 在病床前,儿子吴玉拿着父亲吴自谦写给母亲李河清的信,俯下身靠近母亲耳边,一字一句读给她听―― 昨天你儿子陪我到海鲜饭店吃饭,他交给我一份打印的表扬稿(医院护士发在网络上反映老人写信一事的文章),发表在电脑网上的,估计不少人看到了。我一连看了几遍,也很感动,文章写得很有感情,文理清通,可见这位为你治病的呼吸科护士人品好,文字也好,我很感谢她。稿子我保存好了,准备给亲友看看。 其实,我写的便条,也是随便的,但是写的是真话、心里话,没有料到会受到表扬。但是从稿中看出来你与疾病做斗争是坚强的,和医生是配合的。希望你从中得到安慰和鼓舞,把病养好,早日出院。看到你自己洗脸的照片,十分开心。继续努力,争取做到大半生活自理,将来能下床更好!慢慢来,不急,有一点小进步也好。 因为子女们出于好心,不让我经常来看你,那我只好写便条来安慰你、鼓励你,表达我的关怀、思念;给你通信息,让你安心养病。我只希望你写几个字的回条也好。不要担心字写得不好,因为你的心思是好的。在家中我常常看到你留下的秀美的文字,写在你自己的各种本子上,我看后十分感动。 你病后子女孝顺,亲友关心,这就叫幸福。他们来看你,你脸一笑值千金,大家高兴!你的病好得快,健康恢复得快,这是有医药治疗根据的。 原单位请我去春季会餐,我不去,一个人去没有味道的。 李河清认真听着儿子吴玉读信,吴玉抚摸着母亲血管可辨的手背,母亲似乎听得入神。 整个房间里回荡着信中安慰鼓励的话语。 李河清的眼角有些湿了,泪还没来得及流下来,似乎又快要睡着了。 当时,李河清有肺部感染,吃饭靠鼻饲,每天需要输营养液。她陷在那6号病床的中央,眼神深邃,小男士头显得很精神。她的鼻子里插着胃管,营养液在一旁滴答作响。“年龄大了,她的各方面机能在逐步衰退。”吴玉说。 由于一直卧床,李河清几乎已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唯一的时钟就是那顿难受的鼻饲。护工会按时把这些食物打成糊状,一点点缓慢注入她的胃管,“看起来就非常难受。”护工说。而这痛苦的时间也是她翘首盼望的――因为此时,老伴吴自谦写给她的信也会如约而至。 大多数时候,护工会先鼻饲再读信,偶尔在李河清的强烈要求下,会先打开那张带着米糊香味的纸。 有些字护工不认识,读得不顺畅,李河清在对方念完后,还会自己拿在手上看。“要读半天,反反复复看。”护工说,看完后她会按着信原来的折痕,再仔仔细细折回去,折得四四方方,放在枕头底下压着。 关怀的信,给重病中的老伴安慰鼓励;倾诉的信,表达的是他对老伴无尽的思念 精神头儿好时,李河清会坐起来靠在床头上,借着阳光用心阅读丈夫写给她的“条子”。她一读就是半天――两人彼此陪伴,已是第62年,此前从未分开。 从李河清住院那一天开始,吴自谦不时给妻子写一封信,让儿女转交。 “昨日是我强烈要求儿子带我来看你的,到了医院见到你疲倦入睡,我只好离开。见到你气色还好,我放心了……”吴自谦在信中写道。 在过去的一年里,吴自谦与老伴见面不过3次。因为88岁高龄的他,腿脚已无法走太多的路。 “我只好写便条来安慰你、鼓励你,表达我的关怀、思念;给你通信息,让你安心养病。”吴自谦在信中说。大概从2015年8月开始,他开始给妻子写信,天气变化、家长里短,更多的是鼓励的话,以及无尽的牵挂。 小萌(女儿)前天想看看我给你写的条子,你怎么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