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年前,世界如何应对民潮下
80年前,世界如何应对难民潮下
拉丁美洲各国对犹太难民的救助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拉丁美洲国家虽然远离欧亚大陆的战火,却也难以避免遭受世界大战的冲击。欧洲犹太难民试图在拉美寻找避难地,就形成了这样的冲击。起初只有多米尼加共和国向犹太难民打开了国门,但1941年后,由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不断被披露,拉美不少国家都开始接受犹太难民。二战后,拉美更成为许多欧洲犹太难民,包括来华犹太难民的新定居地。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38年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上,与会32国只有多米尼加共和国表示愿意接受犹太难民。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立即创建了一个“多米尼加共和国定居协会”,资助该协会在多米尼加城镇索苏阿购置了26000公顷土地。1940年1月30日,协会官员与多政府签署了接受定居者的协议,然而由于大西洋上的潜艇战以及军事运输对船只的占用,难民的迁移极其困难,第一年只有50名犹太人抵达该国。协会从巴勒斯坦请来了基布兹的专家,向移民传输集体农业的知识。专家们还帮助难民设计并建造了肉类加工厂、黄油和奶酪工厂。1941年10月,纳粹开始禁止欧洲犹太人向外移民。此时,索苏阿的犹太人口达到500人左右的最高峰。战后其中一些人迁居美国或以色列,另一部分人仍选择留下。此后,索苏阿一直有约25户犹太家庭。多米尼加的大部分黄油和奶酪消费都由他们的乳业生产供应。
玻利维亚 1941年后一些拉美国家改变了对接受犹太难民的态度,其中玻利维亚最为突出,这与该国犹太裔矿业巨头霍却系尔德的作用分不开。当时玻利维亚政府急于通过吸收欧洲移民振兴经济,霍却系尔德抓住了这一机会,通过玻利维亚驻欧洲的五个大使馆接纳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难民。这些难民经海路抵达智利后,又坐被称作“犹太快线”的火车进入玻利维亚。霍却系尔德在玻利维亚定居协会和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协助下,共出资16万美金支持培训犹太人参与农作。许多犹太难民随后又通过宽松的边界进入周边国家,尤其是阿根廷。1941年至1948年,玻利维亚接纳了超过两万名犹太难民。
墨西哥 在纳粹变本加厉地迫害犹太人之际,墨西哥驻法国马赛外交官萨尔迪瓦命令领事官员向任何有意逃亡去墨西哥的难民发放签证和护照,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和其他难民。萨尔迪瓦还在马赛附近租了一栋城堡和一个夏日度假营地供难民短期居住。1943年,盖世太保逮捕了萨尔迪瓦一家和40名领馆工作人员,直到一年后墨西哥政府通过交换囚犯将他们救出。
萨尔瓦多 1938年,时任萨尔瓦多驻汉堡领事的卡斯特拉诺斯就注意到了犹太人在德国的绝境,请求上级允许他颁发签证,帮助犹太人离开德国,但被上级禁止。1939年初他再次写信给外交部长,仍然没有得到许可。1941年,已任驻日内瓦领事的卡斯特拉诺斯眼看犹太人处境日趋悲惨,决定无视上级指示,向数千名犹太人发放萨尔瓦多护照,以保护他们免受驱逐。匈牙利犹太商人曼德尔以西班牙裔化名曼太罗与卡斯特拉诺斯密切合作,并被后者任命为领事馆一等秘书,经后者同意,向数千名欧洲犹太人发放了萨尔瓦多护照或身份证。1944年5月萨尔瓦多政权更迭后,卡斯特拉诺斯的营救行动终于获得支持。2010年,以色列授予卡斯特拉诺斯“国际义人”称号。
二战结束后,拉丁美洲成为大屠杀幸存者的重要移民目的地。超过两万名无家可归的犹太人移民到了该地区。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阿根廷,也有不少人前往玻利维亚、墨西哥、萨尔瓦多、巴西、巴拉圭、巴拿马、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国,其中包括不少来华避难的犹太难民。 漂洋过海的犹太难民 英美对犹太难民的有限救助
1933年德国开始排犹后,英国和美国对犹太难民的政策一直摇摆不定。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民生状况恶化、失业率急剧上升,严格限制乃至拒绝包括犹太难民在内的移民入境的主张一直在英国居于上?L。英国还对犹太难民关闭了其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大门。拥有庞大犹太社团的美国也对犹太难民入境加以种种限制。但出于对纳粹的痛恨和对犹太人的同情,英美各界人士、包括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做了一些救助犹太难民的善事。特别是战争后期,救助犹太人已经成为英美社会的共识,两国政府的政策也随之调整。
英国救助犹太难童 1938年11月16日,就在纳粹在德国及奥地利制造震惊世界的“碎玻璃之夜”暴行后几天,经英国内阁讨论,英国难民委员会决定接纳17岁以下、没有亲属陪伴的犹太难民儿童。此后,跨教派联合组织“德国儿童关爱运动”(后更名为“难民儿童运动”)向德国和奥地利派出人员,遴选和运送儿童难民。他们吸引了不少当地的青年志愿者共同工作。1938年12月1日,第一批难童离开柏林抵达英国。1939年9月1日,就在二战爆发之时,最后一批成功获救的难童离开德国。此后,营救工作被迫结束。此次施救行动的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