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亚史人像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亚史人像艺术

浅析中亚史前人像艺术   人是艺术表现的重要主题。早期人像艺术是受宗教观念的支配而产生的。原始宗教把人像艺术当作一种手段去表现巫术观念或万物有灵论。中亚地区史前人像艺术材料丰富,就国内而言,新疆地区是史前人像艺术发现较多的地方。笔者在中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期的人像艺术的基础上,就中亚地区的史前人像艺术的意义作粗浅的探讨。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一、中亚地区史前人像艺术      (一)中亚西区新石器时代人像艺术   中亚西区新石器时代人像艺术、由西方传入,主要在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印度北部。人像以女性居多,夸张表现性特征。南土库曼斯坦公元前4000年亚兰加奇特佩、吉奥克修尔绿洲的诸聚落中的一些赤陶像,其手臂和肩膀被丰满的乳房所取代,大腿上饰有各种巫术符号;同一国家的公元前2300年阿尔丁特佩的赤陶女俑从正面看为丰乳宽臀的女性形象,颈部细长,配有精致的头饰。阿富汗青铜时代蒙迪加克遗址三期、四期人物画像均高度图案化,大部分女性都有硕大的乳房,等等。有的女性形象未夸张女性特征,通过其肢体动作和场景,表达女性生殖内容,印度河文明的帕哈拉的一个印章上描绘洗浴景象,有一男子站立,手持切割工具,一女子双手高举、头发散乱、坐在地上,旁有六字的铭文,印章上部同一女子倒置生产景象,并有同样铭文在中间。   中亚西区也有一些男性形象。印度河莫亨朱达罗的另一个印章上有一有角神盘腿而坐,露出高竖的性器官,并呈多面状,头上有双角颈部有重叠的项圈,周围有野兽环绕并呈谦退姿态,有角神被认为是湿婆的原型。还有一座被认为是“僧侣国王”的男性雕像。帕哈拉的两座男性小雕像,一座为舞蹈的男性躯干,很可能是“舞王”湿婆的原型,另一座躯干和肩部有卯眼,腹股沟中洞开的孔穴据考古学家推测曾装有勃器起的男根。   (二)新疆地区史前人像艺术   新疆的罗布淖尔三角洲地区、天山中段东部的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发现的人形雕像以木制为主,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吐鲁番木雕人像多表现五官,未有突出的性别特征。如西周-春秋时期托克逊县喀格恰克古代墓地发现一件木雕人像,人像雕出尖下巴,用墨绘出眉毛、眼睛、鼻子、嘴。通高906厘米,直径2.8厘米。小河墓地发现的木雕人像大小如真人,雕刻逼真,呈立状或行走状,五官富于表情,性别特征表现突出,有的置于基座之上。小河墓地还有木尸出现,木尸身高135厘米,用一块胡杨木简单地雕出人的头、躯干和下肢,躯干两侧各加一根略弯的细木棍作双臂,面部随意刻出细槽状的双眼、嘴和微隆的鼻子。外裹一去毛猞狸皮,面部皮上开三孔,露出双眼和嘴,左眼植出睫毛。前额和头顶植棕色毛发。木尸包裹在一件灰棕色的斗篷里,在腰部用一细木别针固定,木人右肩部外侧置一草编篓。木人头下枕垫毛皮。头戴棕色宽大圆毡帽,腰部深棕色带穗饰的条形毛编腰衣。足蹬短腰皮靴,右手腕处缠绕毛绳,上缀一长方形蛇纹玉石。右“手”握一根长红柳棍。胸前见零星铜片。哈密地区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的木雕人像,穿着裙子等衣服,身上配挂着当时人们生前常用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多雕刻出夸张的男或女的生殖器,表明其性别。   阿勒泰地区青铜时代石人造型古朴,表现出以圆形脸面为特点代表性石人类型有喀依纳尔石人、萨木特石人。喀依纳尔石人类型,石人面部浮起,或雕出凹棱的圆形面部轮廓,也有面型呈桃形的,程式化较明显,缺乏写实性。眼睛为圆形,或在圆形眼睛中间加以阴刻,呈环状。鼻子方直,或稍呈渐宽形式,切平地。嘴较多是阴刻城一字型,也有浮起的嘴,面颊雕刻三角纹,弧三角纹等。在肩胸刻出带状饰,以作为颈肩的分界,胸前饰三角、弧三角,或弧状带饰。有的石人还雕刻出手臂。萨木特石人类型特点是只注重脸部的雕刻,其他部位不做表现。石人脸呈圆形,大多为圆形眼睛,少数也有弧边三角形或横椭圆形。典型的萨木特石人的鼻子为三角形,鼻翼宽,也有直鼻,平切底。颧部非常明显,嘴一般为浮起的大嘴。萨木特类型的石人又可分为萨木特亚型和苏普特亚型。萨木特亚型特点以凹棱的浮线表现面部轮廓。苏普特亚型面部以减底法表现,面部五官仍然是浮雕。其他方面变化不大,表现为较为原始的特点。      二、中亚史前人像艺术的意义      (一)丰产巫术的产物   中亚西区的妇女雕像,是一种原始的丰产巫术。关于“丰产”女神的信仰,是一种普遍的全球性信仰实际上在所有的大陆上,并且从来没有在后来的文明发展中停止。史前中亚西区的女性形象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女性形象从外形到内涵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通过大腹便便的孕妇形象来表达“丰产”。所谓的“丰产”是有多种含义的,它既包括增加植物的繁殖,又包括增加人类自身的繁殖。据人类学家研究,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世界万物存在的状态和关系的理解,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认为他们之间起作用的是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远古人们塑造孕妇形象并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