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传承术为己任
以传承艺术为己任 每当铿锵的鼓板、悠扬的三弦声响起,行云流水般的呔腔呔韵从她嗓子里飘出,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兴奋灵动起来。观众为她鼓掌,著名艺术家对她勉励。她把乐亭大鼓艺术送到广大基层、唱上央视供人们观赏,唱出国门、唱到法国巴黎为民族艺术争光。她就是刘书宇,一位立志献身乐亭大鼓的曲艺人。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痴迷乐亭大鼓 刘书宇自幼成长于滦河岸边,李大钊家乡这片黑土地上。她对诞生在这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乐亭大鼓说唱艺术,从骨子里喜爱。她孩提时,乐亭乡间听大鼓书是人们最喜爱的休闲活动,那些走街串巷的大鼓艺人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明星。每当村子里来了说书人,刘书宇总是抱着小板凳第一个跑过去“捧场”。望着台子上那些伶牙俐齿、神采飞扬的鼓书艺人用九腔十八调演绎千古兴替、冷暖人生,她的眸子里总是充满了艳羡的目光。村里农闲,一演就是好几个星期,演员们都住在村里,白天不演的时候,刘书宇就跑到他们的住地看他们排练,并大大方方地学着哼唱,这是她童年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 刘书宇12岁在县里文化馆举办的歌舞班学习,后来又正式参加了乐亭大鼓培训班。为了学习艺术,追求梦想,她坚持长期骑自行车往返20多公里,寒暑无碍,风雨无阻。自从她拜乐亭大鼓韩派第六代传人王立岩、韩志学夫妇为师,成为第七代传人后,更是不辞辛苦,持之以恒地钻研磨练技艺。 结婚治家,相夫教子让刘书宇暂时离开了心爱的舞台,却丝毫没有减弱她对乐亭大鼓的执著与痴迷。每天,她总是一遍遍哼唱那些令她心醉神迷的书段,她对着襁褓中的婴儿唱,对着四壁的家具唱,对着满院的花花草草和鸡鸭鹅狗唱……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刘书宇又重新拿起鼓板,回到了她魂牵梦系的表演舞台,并逐渐在全县唱出了名气。 乡亲们提起刘书宇,都说她唱大鼓“一根筋”,十分“认(韧)劲”。她唱起大鼓,就忘了劳动多累,生活担子多重。她不讲报酬,不计收入,无论寒冬酷夏,常年坚持公益演出。她走在乡间,登门虚心向一个个老艺人求教。天性活泼的她为了艺术耐得住寂寞,读书段,背鼓词,练身段,反复练习动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何为坚守。 当刘书宇知道乐亭大鼓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脱口而出:“我注定今生今世离不开乐亭大鼓了。” 唱响乐亭大鼓 2014年11月的一天,刘书宇刚刚从山西长治表演归来。在中国曲协于长治县举办的“中国曲艺之乡创建2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中,她创作的乐亭大鼓书段《喜唱文明生态村》带她的徒弟郁乐同台表演,嗓音宏亮,形神兼备,赢得满堂喝彩,进一步扩大了乐亭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影响。这样的情景,已成为她多年来艺术生涯中的常态。 2007年5月,她应央视《曲苑杂坛》《南腔北调》栏目主持人汪文华的邀请,参加了录制。因为有了这些机会,她表演的乐亭大鼓《小两口分家》分别在央视的多个频道播放,并获得了不少老一辈曲艺名家的赞许。刘书宇那清亮的嗓音,悦耳的声韵,把乐亭大鼓的魅力挥洒到广袤的中华艺苑曲林。 2010年5月,刘书宇身着一袭红色旗袍,站到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舞台上。随着清脆悠扬的三弦声响起,只见她一手翻抖梨花板,一手敲响太平鼓,对着台下金发碧眼的评委专家、听众,唱响了乐亭大鼓的传统曲目《猪八戒拱地》。那优美委婉的唱腔、灵活多样的板式、幽默风趣的表情动作,充满了浓浓的东方艺术韵味,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坐在台下的刘兰芳、姜昆等曲艺名家击节赞叹。 这一次,刘书宇自豪地将钟爱的乐亭大鼓唱响在世界舞台。 对刘书宇来说,演出任务就是命令。她从来不因为工作忙、身体不适而耽误演出。即使生病吃不下饭、说话困难,她照样穿上戏装上舞台,演得精彩。刘书宇的搭档琴师王有军介绍,2014年底,他们去参加在河北望都县举行的纪念尧母文化活动,演唱的大鼓书段《尧母制衣》是新段子。临行前,刘书宇一直在为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忙碌着。这次演唱的题材陌生、新词新编谱,眼看日期将到,王有军心里没底,焦急催问,刘书宇却说再过两天合排。结果她自己赶练了几晚上,两人在一起合练,一举成功,在演唱过程中得到了台下观众的叫好和热烈掌声。 传承乐亭大鼓 随着社会的变化,民间传统艺术受到冲击,乐亭大鼓也不景气,老艺人纷纷离去,青少年不愿学大鼓。刘书宇表现得“特别”,她到县城生活,每天吃了饭就奔往师父王立岩家里学习,因此较系统地掌握了乐亭大鼓演艺知识,学到了一批传统好书目。其中,王立岩演唱的保留经典乐亭大鼓中篇大书《回杯记》,就是刘书宇在辅导下一句一字、一招一式学唱掌握后,常常演唱的。 在学艺道路上跋涉的刘书宇,反复思考如何把对保护和传承宝贵遗产乐亭大鼓的认识,变成义不容辞的“己任”。夜深,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字字千?x的一行字:“自找压力,提高乐亭大鼓艺术水平,培养乐亭大鼓艺术人才。”心情豁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