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语文课程实践特性.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化语文课程实践特性

深化语文课程实践特性   语文课程性质之争从未停息过,到2001年课标确立了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之后仍然有诸多质疑之声。我们认为,工具性、人文性是模糊性概念,降低了语文课标的导向作用,因此,需进一步探究和明确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质,这关乎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的成效问题。   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而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规定,由原先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订为“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标组专家巢宗祺指出,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说明课程内容和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说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简言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深化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是语文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语文课程强调实践性的学理分析   2011年版课标不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实践性”,而且在其他部分也不断地强调该特性。例如,在第一部分讲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独特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我们认为,言语性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最为显著的特性。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被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同化的过程,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和实践水平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素养的高低既有实用的成分在内,也有文化的成分在内,但都是语文的言语实践性所派生出的特性,因此言语实践性是语文课程最为本质的属性。西方语言学领域将语言现象划分为“语言”和“言语”,并进一步区分了二者的关系。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特殊规范;而言语是一种个人活动,是个人意志或智力的行为。基于此,李维鼎等学者进一步认定,“语文课”本质上就是“言语课”,其中“言语作品”是教学内容的主体,“言语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等。因此,学习母语的最好方法是“被语言说”,通过听、读、说、写等言语实践活动,提升学习主体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动态的言语范畴,而非静态的作为抽象分析的语言范畴。而且,言语活动所有的价值和内涵都“主客一体”地附加在了言语实践当中,言语产品中承载了文本作者、教材编者、教师及学生等共同的精神家园。换言之,只注重作为规律和本质的语言科学范畴的语文教育、而离开了言语实践活动的语文教育是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的。   把“言语实践性”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明确地提出来,不仅是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客观真实的反映,而且是充分认识言语教学、加强言语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我们认为,当前语文教学令人不够满意的是,好多中学毕业生,往往字写不正确,书读不顺畅,话说不明白,文章写不通顺,语文知识也较贫乏,总的来说,就是缺少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未能在语文方面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将教学的重心落实到充分、完善地发展言语实践的教学上来。语文课程的言语实践特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尤其强调“听、读、重读、抄写”等。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实践性并非将语文教学简化为“训练”,用解释学大师利科的话来讲,言语哲学是一个主客未分的世界,人类通过书写确立了生命的表现。教学对话的过程是对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追寻和相遇,在言语实践中,包含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提升、人格的健全、文化的传承等等语文课程培养的目标,因此,言语实践中贯穿和渗透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且这是一个不可割裂、浑然一体的过程。   二、语文课程实践性的内涵与特征   我们认为,所有的课程都具有实践特性,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以语文知识为中介,涵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感等的系统的实践活动。2011年版课标明确将“实践性”作为语文的课程性质之一。对“语文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其实践特性的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语文实践是学习主体言语涵养的过程。语文课程的言语实践性是语文课程最为本质的属性,这既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听读说写”能力,同时也指在言语涵养的实践当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主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