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雅诗新探
诗经雅体诗新探 摘要:《诗经》中的“雅体诗”共有40多首,是一种通过“赞美”表达欢快情绪的亚诗歌体裁。在题材类型上包括君臣朝觐会同作乐仪式上的赠答诗、君主派遣臣下出朝执行使命与臣下完成使命回朝仪式上的嘉勉诗、君主同族内亲朋故旧聚会以及婚姻仪式上的赞美诗。在修辞手法上,“雅体诗”主要运用了明喻、夸张、素描与渲染相结合、形容与感叹相糅合、奖叹与祝福相融合等,从而与《诗经》中其他5种亚诗歌体裁形成鲜明区别。《诗经》中的“雅体诗”对后世中国“赞美诗”的创作影响甚巨。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诗经》;“雅体诗”;题材类型;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3-0127-08 自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①之后,“雅”在《诗经》中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即被后人普遍接受。相对于“诗歌”这种“元文体”而言,《诗经》中的“雅体诗”属于“亚文体”。从上古较少的“元文体”中演变发展出越来越多的“亚文体”,正是中国文章流变史中的一条闪光轨迹。就《诗经》六体诗歌中的“雅体诗”而言,无论从研究视角的侧重点,还是理论阐释的着重点看,都存在一个以“文学视角”为主要研究路径的盲区。换句话说,相对于“赋”“比”“兴”“讽”“颂”,“雅”作为一种独特的亚诗歌体裁,主流诗经学者对其的研究大多缺乏当代文学阐释学视野中的文学艺术特色的研究角度。本文主要从“题材类型”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入手,对“雅体诗”的文体特点进行重新概括总结,以求把经典中“蕴蓄”的文体学成就揭示出来,使其成为当代诗歌创作的有益借鉴。 一、关于“雅体诗”的概念界定 在诗经学史中,长期以来,对“雅”字概念的解读一直处于混淆状态。在《诗经》文本中,“雅”字出现过一次:“以雅以南,以?a不僭。”(《小雅?鼓钟》)《郑笺》注:“雅,万舞也……周乐尚武,故谓万舞为雅。雅,正也。”此处解“雅”,指的是一种舞名――万舞,是一种“正”乐。但又有文献记载,“雅”是一种古代乐器的名称。从《诗大序》开始,主要从政治视角出发,将《诗经》“风、雅、颂”之“雅”深解为一类具有政教性质的诗歌:“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②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又释“雅”为“夏”的假借字,认为:“夏,为中国也。”许氏的解“雅”视角,似又从“雅”的来源地着手,释“雅”为“夏乐”,并暗含“中原正统”之意。与此同时,自《周礼》以来,也有一个将“雅”视为一种亚体裁诗歌的明显阐释路径。只不过,这种阐释一脉相承,均主要从《诗经》“雅体诗”总体内容的政教属性和主要用途着眼,并由此将《诗经》中一些当今意义上属于“讽体诗”的作品打了一个“变雅”的戳记,“变”与“雅”捏合而入于“雅体诗”,于学理逻辑?I格难通。 当代学者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汇集了古代用“雅”的典型例句68例,总结出5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1)“雅”训“正”;(2)“雅”训“夏”;(3)“雅”训“万舞”;(4)“雅”训“美”;(5)“雅”训“雅咏”。笔者将《诗经》“雅体诗”之“雅”分训合释为“雅咏,谓韵德音之声也”③。古代所谓“德音”,亦即我们今天所谓的“善言”;而“韵德音之声也”,亦即将“善言”韵律化和声乐化形成“可歌可舞可配乐曲之诗”。从《诗经》文体学的角度,我们新释“雅体诗”为“以赞美对方善行、成就、品行或恩惠为主调的诗歌”。它是周王朝君臣或主宾之间推行具有宫廷政治属性的“对扬礼”系列仪式中的一个环节――所奏“乐歌”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诗歌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赞美和祝福对方为主旨的嘉奖性质的诗歌,是一种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赞美诗,它在诗歌语言上的典型特征是宾主“对扬”即互相赞美。这类诗歌在《诗经》中被称为“诵”,如“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大雅??A民》)。这类诗入“乐”时,当配以夏朝经典遗曲演唱,其内容和形式均符合当时“正”的标准。现存《诗经》文本,由于孔子及其弟子在编订过程中仍将其视为“乐”,所以“风”“雅”“颂”的编排分类及顺序是按“乐歌”的曲调类型和习惯性应用场合划分的。旧诗经学还将“雅”分为“大雅”“小雅”,但这不是从诗歌内容和体裁上划分的,当是以“乐调”的旧有称谓分称的。《诗经》有许多同题目诗歌,如《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等等。还有的诗篇篇名的第一个字以“大”“小”区别,如《大明》《小明》等。这些都内证了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同一首名曲可以在不同时期填不同的曲词的文艺现象。而我们当下所言之“雅”是撇开《诗经》音乐舞蹈及当时所适用之场合等因素,仅从诗歌歌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