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教诗歌.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人论教诗歌

知人论世教诗歌   教学策略服务于实际教学,目的是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因而教学策略的选择不能主观随意,而要指向一定的目标。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情况,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有必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做出再选择,直至达成目标。因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诗歌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注重形式美。这些特点,决定了诗歌应具有相对独特的教学策略。   “知人论世”的观点是孟子最早提出来的,他在《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目的是尽量多地了解、把握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及其生活的环境、时代及创作背景,以更好地理解、感悟、鉴赏其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教学策略,教师在运用时既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又要掌握好运用时机,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于感悟鉴赏之初   有些诗词,由于学生不熟悉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及创作背景,因而难以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与情感。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之初简介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的《辛弃疾词两首》时,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已掌握的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辛弃疾是一个特别的词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如果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比如,用辛弃疾与杜甫、柳永这样的落魄书生比,与陶渊明、白居易这些官场失意之人比,与苏轼这样的有独特且成体系的世界观的诗人兼哲学家比,并得出结论――柳永等是一介书生,辛弃疾却不是,他在尚未凭借词作出名之前,是和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学生的兴趣之火被点燃了,教师继续介绍:据史书记载,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长得身材魁梧,红颊青眼,目光有棱,壮健如虎。当时,朝廷偏安江南,山东已被金人占领,用今天的话来讲,当时的山东就是个殖民地。大家想想,生长在这个地方且从小就颇有英雄胆识的辛弃疾对于国家、国土,会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学生简要地回答后,教师推进一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知道辛弃疾青年时期最名动朝野的一件事吗?如果学生知道,就由学生讲述这件事;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亲自讲述辛弃疾带领50名骑兵冲入屯兵5万的金人营地,生擒叛徒张安国的故事。讲完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辛弃疾一生坎坷的原因:南宋皇帝胸无大志,不图收复河山。辛弃疾虽才华横溢,有胆有识,却无法施展,报国无门。于是,他只能借词来遣散心情,抒发胸怀,以得到心灵的慰藉。因此,辛弃疾的词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有豪放疏狂的味道,意境深远,气蕴深沉。   经过这样一番“知人论世”,学生既掌握了必需的文学常识,又饶有兴味地听了故事,还对辛弃疾的词风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由此进入感悟鉴赏阶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两首词中所表达的忧愤深广的爱国深情。   二、运用于鉴赏理解之际   鉴赏诗歌需要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把握诗歌的主旨,二是进行名句赏析。教师在合适之时、适宜之处恰当地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联系陶渊明的《饮酒》《归去来兮辞》等,给学生介绍陶渊明生活的那段历史的社会特点及其生平事迹,让学生明白陶渊明既不是功成名就后退隐山林,也不是遭遇贬谪后灰心丧志而遁迹江湖,更不是心怀朝阙而隐居田园,而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冠的。讲述至此,教师趁机向学生讲一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样教学,学生就能透过诗歌认识诗人尊贵而高洁的灵魂,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选入教材中的诗歌大多是名篇。名篇中必有名句。名句耐人寻味,需要细心咀嚼赏鉴。在赏析名句时,教师适时讲述诗人的人生际遇、追求、理想、人格等,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杜甫的《蜀相》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这首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引导学生赏析这个名句时,教师可以预设这样三个问题:①这里的“英雄”是怎样的英雄?是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壮志未酬的英雄?②这里的“英雄”包括杜甫吗?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从诗句中直接看出,这里的“英雄”指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失败英雄。这样的“英雄”是否包括杜甫呢?由于学生对杜甫的人生际遇不太了解,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引导他们梳理一下诗圣一生的遭际和理想追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杜甫许身社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