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真重之后反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味真重之后反应

“口味真重”之后反应   吃的口味 喝的口味   现在的人不知是舌苔出了问题还是食物的滋味起了变化,反正口味是越来越重了。   比如说眼下流行的湘菜:干锅牛蛙、剁椒鱼头、干锅仔姜鸭、辣子猪手……味道好重。这是没错的,人家湖南菜历来讲究一个辣。可是我们到厦门鼓浪屿要吃个饭,也是干锅牛蛙,也是烤鱼蘸辣椒粉,重中加重!要晓得福建菜以前很少这么辣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有个代表叹息道:鼓浪屿随处弥漫着一股油烟味儿!这个代表名叫舒婷。   上海老话说:不识相叫侬吃辣火酱!意思是让你尝尝无法忍受的辣滋味。现在要是叫人家吃“辣火酱”,巴不得呢。   再比如,我到西藏定日县(那已经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了),也发现不少火锅店。那盆红红的汤哪里像南方暖锅,白水,最多是加一点高汤。不,高原的红汤非但滚烫滚烫,而且重辣重酱重油,冒出来的辣气熏得人睁不开眼睛。食客大呼过瘾过瘾!   其实,把任何食物放到这样的麻辣汤里涮一涮,涮出来的都是一个味道,还能品味到各种食材的细腻区别吗?味道里的那种鲜,还有没有?   西藏的食品原来不是重口味的,牦牛肉、酥油茶……都是淡淡的,甚至什么作料都不放。   再比如,我们到上海的川菜店去,打开菜谱看,每一道菜的边上都画着一只辣椒、两只辣椒、三只辣椒,表示微辣、中辣和重辣。食客们大多要的是三只辣椒,辣不怕!   其实,四川人正式请客,满桌没有一个辣菜:黄烧鱼翅、白汁鱼唇、清蒸甲鱼、烤乳猪、樟茶鸭子、口袋豆腐、豆渣猪头、龙眼烧白……甚至还有一道开水白菜(也叫玻璃白菜),菜里除了白菜,连一只微型虾米都没有。   可如今在上海的川菜店里能吃到开水白菜吗?不能。即使有,也不会有食客点这道清汤寡水的菜。我们都接受过健康饮食教育:要清淡,不要太甜,不要太咸,不要太辣……可是一到饭桌上,却希望味道越重越好,所谓“入味”。   梁文道先生分析道:整个国家都在重口味。这说明我们食材本身的味道变了,或者消失掉了,于是我们更仰赖这种外在的、表面的、肤浅的刺激去遮盖原料的种种不足。   梁先生说得很婉转,他把原因归结到食材上。可是有个叫马修?格莱博的外国人就说得不客气了:中国食客一无所知!   他的原话是:中国人的零食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豆类、水果干、坚果,演变为过度调味、油炸、加工的食物。于是,从这些零食中摄取的脂肪就增加了。中国人摄入越来越多的脂肪与糖分,却对此一无所知……   有一首诗叫《口味诗》,不知道读者欣赏过没有?全诗如下:安徽甜,河北咸,福建浙江咸又甜;宁夏河南陕青甘,又辣又甜外加咸;山西醋,山东盐,东北三省咸带酸;黔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   现在大家口味重了,新的《口味诗》也许只要一句就概括了:又麻又辣咸带酸!   说的口味 写的口味   我怎么都没料到“口味真重”竟然成了2013年的流行语,不是指吃菜方面的,而是指说话方面的口味了。   来源是2013年春晚上的一个小品:蔡明在公园的一角坐着,想清静一会儿,不希望有人妨碍她。可是潘长江也到公园的这一角来玩,他说:我就碍(爱)着你,碍(爱)着你!   蔡明看了他一眼,来了一句:你口味真重!   这话很幽默,因为潘长江说的是“碍”,谐音成了“爱”。然而,“口味真重”的恰恰不是潘长江,而是蔡明。她看见李咏就说:让你脸短点你习惯吗?她碰到毕福剑就说:满脸褶子还卖萌!他指着潘长江说:你在电线杆子下留了记号了?   哦,这是严肃认真团结紧张的中央电视台,不是刘老根舞台,口味重到这等地步,把观众的胃烧坏了如何是好?   多少年前贾平凹写小说的时候,他也想要口味重,但是他害怕,于是只能采取“此处删去XX字”的办法。新闻出版局没要他删,宣传部文艺处也没要他删,是他自己删的。这说明他对中国文字还有敬畏感,觉得写出那些重口味的字来不好意思……   现在的小说家和小品编剧比起贾平凹,口味重多了――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做保险的朋友阿汪。   阿汪说:口味重不是从贾平凹开始的,而是从一个叫王朔的人开始的。他也是你们这种写写弄弄的人。   我说:你有什么根据?怎么是王朔开创了口味重的先河?   阿汪说:白纸黑字。前几天我在福州路淘到一本《王朔词典》,不信你翻翻看。   我浏览了几页,顿时觉得王朔的口味那才叫一个重!   他说崔健:人民群众都还一点精神准备没有呢,这小子就横空出世了,哑着大便干燥嗓儿一吼,竟如天上下刀子,纷纷击中了中国人的麻筋儿!   他说梵高:一个可怜人,十足的傻逼。惹人讨厌的原因,不是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一只丑陋的“法国鸡”,而是没留给这位讨厌他的北京鸟人!   他说姜文:一个“畜生级的”家伙!   哦哟哟!他还评价了余秋雨、诸葛亮、张艺谋、徐静蕾、余华、克林顿……这里头有几位还是王朔的好朋友。他管不了这些,就像请这些好朋友吃菜喝酒一样,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