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丈夫和高中妻子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丈夫和高中妻子故事

初中丈夫和高中妻子故事   我和妻子高延萍已相伴走过了34个春秋。如今,年过花甲的我们依然相亲相爱,每次出行,总是手牵手,人们都夸我俩真是一对相濡以沫的好夫妻。   是啊,我们确实是一对恩爱夫妻!因为在34年的风雨人生路上,我们是同甘共苦、相互搀扶着一路走来的。   庆祝领结婚证,只吃了两个烤红薯   1979年,我和高延萍相恋。那时,我在鄂西一家三线水泥厂当工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初中仅读半年就因“文革”而失学。而且我的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我有6个兄妹,由于属多子女家庭,家底儿薄。而高延萍是高中生,在一家企业当会计,长得也十分漂亮。   当时,一些人都认为我们俩谈恋爱不般配,高延萍的一帮闺蜜甚至劝她趁早和我分手。可高延萍却说我是一个爱学习、有上进心的青年,还说我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靠得住。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冷嘲热讽,她都不为所动,坚持和我相爱。不久,我们的恋爱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这时,高延萍的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我在城里没有房子,而我们厂离城区又有9公里路程,怎么结婚?她是心疼女儿结婚后,每天往我们厂来回奔波太辛苦。   我听了后十分沮丧,自己是个外乡人,当时根本没有能力在城里解决住房问题。在厂里,我也不具备分房的条件,只是几个同住在单身宿舍里的工友都陆续结婚搬走了,才给我留出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   高延萍见我为此焦急烦恼,就劝慰我:“没有房子不要紧。结婚后,我每天骑自行车往你们厂里跑。从今天开始,你就教我骑自行车吧!”   我为高延萍的深情大义和坚强而感动不已,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顿时放了下来。   1980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高延萍一起去领了结婚证。从民政局出来,揣着鲜红的结婚证,我对妻子说:“我们上餐馆去吃一顿,共同庆祝一下吧!”妻子说:“没有必要,你我下午都要上班,还是随便吃点什么吧!”这时,妻子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烤红薯的摊子,就说:“我们买两个烤红薯吧!”我知道妻子是真诚的,就走过去买了两个烤红薯,一人一个吃了起来。   这就是我们大喜日子的午餐,它也象征着我们结婚后的日子,会像烤红薯一样又香又甜。   妻子的帮助理解和支持,使我这个水泥厂工人改变了人生命运   结婚后,受妻子的鼓励和支持,我开始走上了业余创作的道路。   当时,投稿都要用方格纸一笔一画地写出来。可我初中只读了半年,文化程度太低,字也写得丑,拿不出手。所以每篇稿件写出来后,都是由高中生的妻子帮我抄写。在抄写过程中,妻子还将我的错别字逐个予以改正,并告诉我错在哪里。   平时,妻子还注意帮我搜集素材。有一次,妻子在乡下的老表来访。妻子在了解了老表的近况后,觉得他的生活经历值得一写,便一一向我介绍,并催我尽快写出来。于是,几天后我写出了第一篇小说《老尖的婚事》。后来,这篇小说伴随我的儿子出生,发表在一家文艺杂志上。从此,我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的劲头更足了。   改革开放之初,妻子所在企业下属有一个小店,开始实行责任承包制。当月,有少数未完成任务者少拿了一些工资。因妻子是搞成本核算的会计,少拿工资的员工就把怨气撒在妻子身上。妻子受了委屈,并没有在我面前哭诉,而是从中发掘了一个好的素材。她详细告诉我事情的原委,让我写出来。于是,我写成短篇小说《小店风波》,发表在《湖北日报》文艺副刊上,在我们小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妻子的帮助下,我创作的作品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端。1985年,当地宣传部门将我从水泥厂调入市群众艺术馆,并且很快给我解决了住房问题。   我调到市群艺馆后,担负了全市的文艺创作辅导工作。那时,正是风行“文学热”的时代,我们家成了业余文学爱好者的园地。每天都有文学爱好者上门造访,有将作品带给我当面阅读,要我指点的;有专门来高谈阔论,探讨文学创作的;也有上门来诉说人生困惑的……那段岁月,我们家经常门庭若市,闹哄哄的。可我妻子非常理解,一点也不烦。有时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特意将儿子带到公园里去玩;有的农村作者远道而来,她还热情地招待在家吃饭。   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在工作中也是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年年受到省、市文化部门的表彰。国家文化部当时办的杂志《群众文化》,刊出了报道我热心辅导业余作者的文章《滋人汤》。我们市电视台也拍摄播出了专访我的专题片。同时,我获得了“全国自学成才”证书,被湖北省作协吸收为会员。   我一时成了小城的名人,被选为市政协委员,还当选为襄樊市的人大代表,被襄樊市政府评为“党外人士岗位建功立业”标兵。   我知道,这一切荣誉的背后,都有着我妻子默默奉献的心血和汗水。   夫妻中年携手共渡难关,现在年过花甲依然相亲相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妻子所在的企业突然倒闭了,连一分钱的工资都发不出。我所在的单位也因僧多粥少,每月只能发300元的工资。当时,儿子在省城上学,每年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为了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