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藤忠雄论建筑》及其他-chen.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及其他-chen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及其他姓名: 专业班级:建筑学0801班 学号:摘要:安藤忠雄似乎是我在刚开始学建筑时就在关注的建筑师,或许是教建筑初步的王老师一开始就提到了他,王老师说:安藤的建筑外形简洁,外立面只是粗糙的清水混凝土,但是里面却有非常丰富的空间。然后呢?我的确被他的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所吸引,然而不仅如此,对于外形简洁、空间丰富的境界我一直心向往之。有人说他是“清水混凝土诗人,光的大师”,不管他是如何的玩弄光影变化(光之教堂),或者对环境的精心营造(水之教堂),于我而言他确实有某种魅力。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是这学期的事情,在老师的推荐书目上选择了这一本书去读,花的时间不太多,确实也拿不出什么深刻的见解,在这里只是浅谈一下从这本书里我学习到的一些东西,以及安藤大师给我的许多启发。我无意于拿这本书去与其他大师的作品对比,不过读起来这本书确实比《走向新建筑》更有意思,大概是这本书里没有过于理论化的建筑知识,主旨更在于传达给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的一种理念和鼓励。Anyway,每读完一本书,我们的眼睛便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吧,我在阅读时常常有醍醐灌顶,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便是所谓收获吧。关键词:现代建筑 传统建筑 地域性 思考与学习正文:安藤先生的语言是相当犀利的,但是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他对建筑的热爱,对建筑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考,对人类未来的忧虑。“那么20世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它是用现代主义的理念将世界均质化的过程……但是世界迅速均质化的大潮使历史培育起来固有地域文化开始逐渐地失去特色。严重一点讲,它夺去了人类真正丰富多彩的生活。”(《安藤忠雄论建筑》P25)我们常常抱怨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相似,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的生活越来越缺少趣味,但是我们似乎没有从建筑发展、城市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去求索过答案。安藤先生在书中分析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我觉得提到主义似乎有点在故弄玄虚,更直白的说是现代建筑与地域性传统建筑吧(或者更想说是民居,知识水平的有限,我无法放开眼光从世界范围去分析和思考,这里只是谈一谈中国的民居)。我们的城市确实越来越相似,立交桥和公路连接着城市的各个功能,银行往往高大雄伟,购物中心常常富丽堂皇,政府机关一如既往的庄严肃穆……这些东西实在乏味,它们来自于西方现代建筑体系,它们很顽强的征服了这个世界上的城市,改造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还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民居,西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江浙的园林、徽州的古镇……抑或小桥流水抑或老树昏鸦,它们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在历史中、地域下形成的建筑形式,它们身上深深打下了历史和地域的烙印。窑洞,冬暖夏凉,是当地人民在生活生产中经验积累产生的住宅形式,时间证明了这才是最适合当地气候的住宅形式,而不是充斥在我们周围的高层住宅。福建土楼,印象中应该是聚族而居,为了抵抗其他家族的攻击而形成的,它的魅力在于它身上有历史、有故事、有前辈浴血奋斗的发家史。似乎每一种类型的民居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故事,在我心中它们都如此浪漫。它们有性别,或阳刚或秀丽;它们有性格,或坚强或温柔;它们都是史诗,讲述历史,纪录人类与自然斗争的伟大。没有了各色的民居我们的文化何谈灿烂?面对千篇一律的亭台楼阁,谁还能有“故人已乘黄鹤去”的诗意?谁还能写出《滕王阁序》的绝叹?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当然不能一味的怀古,毕竟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解决不了人口大爆炸的居住问题,适应不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生活。作为一个学习建筑学的学生,安藤先生的思考提醒了我,建筑师应该有一种责任,让我们的城市有性格,有地域性,而不是让东京和北京都呈现出一样的面孔。想要平衡现代和传统太难,但是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不能因为难而不去思考,在我们平常做方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呢?或者说我们努力追求的不应该是一个单个的很牛X的建筑,我们应该把建筑放到城市(地域)的范围去思考。 “‘究竟何为现代?’我在苦苦地探索着自己的建筑。运用几何学原理,规定了使用无论谁都可以得到的建筑材料,在表现某种‘普遍性’ ‘平庸性’中,去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同时在脑海里时刻思考着如何唤起风土、传统、历史等在城市中失去的记忆。虽然我认为建筑是从抽象理念中诞生来的,但是建筑在‘建造’时,已经存在一个多样性的价值积累的‘场’,因此必须有对话交流。建筑如果没有与他者的关系是不能够存在的。” (《安藤忠雄论建筑》P35) 建筑师该如何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建筑?似乎很久以来这都是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常常纠结该如何寻找符号,要如何提炼概念,应该读些什么书,到底是坚持自己所爱的还是投老师所好……后来胡老师告诉我,热爱生活就够了,如果永远都身陷建筑的泥潭,那么永远都是困兽一头。有时候我们应该从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