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文字学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文字学启示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文字学启示   提 要:本文根据已公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材料探索了佚书《仓颉篇》秦汉间演变情况,讨论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背景下的语言、文字问题及汉字在汉代形体发展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北大简;仓颉篇;书同文;隶书体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2009年初接受捐赠而入藏北大的一批竹简,目前正在整理中。据介绍,此批竹简内容十分重要,可惜现在只公布了为数不多的一部分简的图片,我们仅能据已见到的材料进行一些讨论,鄙陋之处,在所难免,祈学界同仁指正。   《文物》2011年第6期上刊登有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文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概说》(下文简称《概说》),文中刊布了此批简中选自《仓颉篇》、《老子》、《周驯》、《赵正书》、《妄稽》、《反淫》、《荆决》、《雨书》、《医书》诸书中的28支简。嗣后,2012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墨迹选萃》(下文称《选萃》),后者放大制版,印刷较前者清晰,所刊出的28支简与前者相同。此外,还新公布了《老子》、《周驯》、《赵正书》、《妄稽》、《反淫》、《荆决》等书的篇题。《概说》简号1903者,《选萃》作1930;简号3910者,《选萃》作3190;简号2549者,《选萃》作2439,则明显是误植。看来,目前公布的零散材料,简号当以《概说》为准。2012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内收竹书《老子》一种,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册完整公布的这批竹简材料。   一、关于《仓颉篇》   关于这批竹书的抄写时代,《概说》据一枚数术简上所记“孝景元年”及隶书书体推断,“这批竹简的抄写年代多数当在汉武帝时期,可能主要在武帝后期,下限应不晚于宣帝。”1此说是可信的。   对于北方匈奴的侵扰,汉初统治者除高祖曾率兵征伐过一次外,文、景二世均以和亲之手段安抚。武帝即位后,开始组织大规模的征讨。元狩4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定襄,“行斩捕匈奴首虏万九千级”,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二千余里”,“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2北大简《仓颉篇》简2469:“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胡无噍类,菹醢离异。”当即指此事。《居延汉简》(甲乙篇)9.1A+C+B:“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胡无噍] 类,菹离异。”与此同出于武帝本的《仓颉篇》。1我们曾指出,《急就篇》中“贤圣并进,博士先生”源自武帝本《仓颉篇》,2而汉初本《仓颉篇》则作“[汉]兼天下,海内并厕,饬端修法,变……”见阜阳汉简《仓颉篇》。3而汉本《仓颉篇》“汉兼天下,海内并厕”一句应套改自“秦兼天下,海内并厕”。今以北大简2396简校之,知汉初《仓颉篇》“饬端修法”一句下当作“变大制裁”。“端”字用法具秦人语特点。4此二句当为秦《仓颉篇》原有之辞句。秦王政二十九年所立之罘刻石曰: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5   所谓“变大”,意为改变了“大矣哉”之宇内,所谓“制裁”,即指“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2008年8月甘肃永昌县水泉子M5汉墓出土的木简中有七言《仓颉篇》,从现存材料看,全篇都是在原有四言《仓颉篇》的基础上增加3字而成。当是开始进入七言诗时代的产物,在此之后,《急就篇》之类七言字书便出现了。其时代当在汉武帝之后,元帝、成帝之前。6   秦本《仓颉篇》迄今未见,推想此部分大抵不出泰山、峄山、琅琊台刻石赞颂秦王朝之辞。   二、“书同文字”与汉字的发展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7关于“书同文字”,《说文?叙》中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8“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即以秦文字统一全国的文字,这本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说文?叙》紧接此句云:“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9《汉书?艺文志》曰:“《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10学界一向以为古本的《仓颉篇》是用小篆写的。其实,从出土的文字材料看,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延至秦汉,一直是篆、隶二体文字并行的。虽然《说文?叙》有“秦书八体”之说,但当年通行的字体只是小篆和隶书。《仓颉》、《爰历》、《博学》三书的产生与秦统一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兼有识字教科书、规范字样双重功能的《仓颉篇》,自然应有篆、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