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失意人生所折射性格缺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寅失意人生所折射性格缺陷

唐寅失意人生所折射性格缺陷   [摘 要]明代中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新的思想和封建思想相互接触与碰撞,冲突而又相互依存,而唐寅正是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他早年家境殷实,青年突遭变故;他诗文潇洒,而内心充满了苦闷忧愁和悲哀愤懑;他参加科举考试,却被卷入科场案,背上了贿赂考官的罪名;入狱后饱受折磨,出狱后基本断了仕途的念头;他生性风流,但情感屡遭不幸。这就是唐寅坎坷一生的写照。唐寅的人生不幸与其性格密切相关。   [关键词]失意人生;性格缺陷;仕途   一、唐寅的生平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字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②。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卒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唐寅出生于苏州,父亲唐广德,其母邱氏。对于唐寅家世,唐寅好友祝枝山在《唐子畏墓志铭》中说道:“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3),可知唐寅的父亲是乃经商之人。由于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之风气,故商人的地位较低。为了光耀门楣,其父决心让唐寅专心读书,以此改换门庭,为此,其父还专门为唐寅聘请了私塾老师教授。唐寅自幼天资聪慧且又勤奋用功,十六岁时参加秀才考试并且当上了府学生员,成了全城人称赞的对象。这就为唐寅的坎坷人生埋下了伏笔。唐寅追求一生却处处碰壁,心灵与人格倍受煎熬与折磨;然而唐寅不甘作茧自缚,他在痛苦与失意中努力寻求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放。   由此,可以说唐寅就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他生来内向,却故作洒脱;他骄横狂妄,流于言表;气量狭小,却要故作大度;且不能容人之短,说话尖酸刻薄,《吴中故实》中:“幼小聪明绝殊凡,作诗尚古人之风雅,然性则旷达不羁,补府学员,语张梦晋为友,赤立泮池,以手击水相斗,谓之水战”(4),唐寅与文征明书中也说道:“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又“参杂与隶屠贩之中”(5)由此总结起来就是幼稚,放荡顽皮,胸无城府,狂妄自大,虚荣心强。   二、唐寅的失意人生   天资聪颖且勤奋苦读,家境优越且才华横溢,这是青年唐寅的人生纪实;然而,唐寅仕途遭叵,一生漫野江湖,是个落魄文人。他的失意人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境突变   明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家庭突遭变故,其父广德公离世,整个家庭的重心失去了支撑,唐寅年岁不小且早已成家但依然“潦倒不通世务”,整个的家庭陷入灰暗的景象和悲抑的氛围之中。然而“祸不单行”,那一年唐寅外嫁的妹妹,居丧的寡母和爱妻又相继而逝。“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七口之家一年之内只剩下了兄弟二人,家庭的不幸让唐寅二十六岁就愁出了白头发。他在《祭妹文》中:“呜呼!生死人之常理,必非有赖而能免者”;在《白发诗》感叹到:“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6)。这都道出了因家道落败,唐寅的痛苦不堪以及功名未就的心情。之后的唐寅整日消沉,饮酒浇愁,而且他的性情也有了极大的变化,之前考取功名的思想完全是迫于父亲的压力之下,但经过家庭的变故后他开始积极主动地追求仕进之路,然而又由于他因才傲物的个性和不懂处事立世的原则,导致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坎坷又崎岖。   (二)科考风云   遭此人生变故,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好友祝允明见他自暴自弃,十分惋惜,乃规劝他用心读书,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奋苦读书,终于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中解元,这是他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刻,同时也使他名震江南,因此踌躇满志“一朝欣得意,联步上新华”。   然而,次年的科举又使他掉进了深渊,这就是著名的科考风云。弘治十九年,唐寅与徐径入京会考,关于此次会考的始末,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当时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他们把试题出得十分冷僻。而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高调拜访程敏政,这已遭人妒忌,而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说:“这两张定是唐寅和徐径所作”,这句话给当场的人听见并传了出去,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于是启奏皇上,说程敏政受贿泄题,孝宗皇帝信以为真,立即下旨将程敏政、徐经、唐寅押入大理寺狱,后来经过详查之后才予以平反”。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而不就,而敏政出狱愤懑发卒。此种说法是有依据的。《明孝宗实录》卷151云:“盖当时有谋代其(敏政)位者,唆给事中华言之,遂成大狱,以至愤恨而死,有知者至今多冤之”。   就“科场舞弊案”可以看出:第一,唐寅对政治是一窍不通,十分天真,科考前和主考官程敏政来往不加掩饰,反而大肆宣扬,招他人嫉妒埋下祸根。第二,唐寅不懂人情事故,对应试的其他人无礼狂妄,讥言讽刺,致使有些人怀恨在心,并在科举考试中告密,刺中了唐寅的要害,与主考一同下狱,最终一蹶不振。应该说,这次事件不是毁掉的是唐寅的仕途,更重要的是对当时已有名望的才子精神的摧残。事后他以司马迁的宫刑之苦同比自己的感受,本有满身抱负,功名理想,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