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汉荒政措施不足与局限
两汉荒政措施不足与局限 [摘 要]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灾害频发的时期,两汉政府也在救灾的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实施了一系列荒政措施。这些措施在抵御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两汉荒政措施仍然存在着不足与局陷。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更全面地了解两汉荒政措施,并总结出其中深刻的历史教训。 [关键词]荒政;两汉;灾害;赈济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灾害多发期,在长期防灾、救灾的实践中,两汉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荒政措施,降低了灾害的危害程度,缓解了灾民的生活困境。但是,两汉的荒政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这说明两汉的荒政措施并不是完美的,是存在不足与局限的。概而言之,两汉的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主要有以下六点。 (1)救济灾民的标准不高,且救助范围有限,很难使灾民的生活得到可靠的保障。两汉时期,救济灾民的标准一般是根据正常生活状态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来确定,换而言之,这种救济标准只能维持灾民的生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生活困境。而且,由于财政、吏治、政局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两汉政府往往连这种低得不能再低的救济标准都达不到。此外,两汉救济标准的制定往往忽视社会环境的变化,一经确定,就基本不会再改变。以安葬费为例,西汉时的标准一般是每人二千钱或三千钱[1],到了东汉安帝、顺帝时仍然还是年七岁以上,每人二千钱[2],基本没有变化。而且政府只给七岁以上的罹难者提供安葬费,七岁以下的罹难者却不在考虑之列,由此可见,两汉荒政措施救助的范围是有限的。 (2)两汉荒政措施实施具有制度化、程序化的特点[3],而这一特点往往导致最佳救灾时机地错失,造成巨大损失。两汉荒政措施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灾区的地方官员要将灾情逐级奏报到中朝廷。之后,朝廷派遣官员到灾区查勘灾情。查勘完毕后,朝廷根据查勘结果制定救灾措施,最后,朝廷以诏令形式将救灾措施下达到地方,由地方政府具体执行,或者朝廷直接派遣使者到地方开展救灾活动。诚然,荒政措施实施的制度化、程序化能够保证荒政措施得以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而不是停留在口头或诏令上,同时也能保证救灾活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但是,在面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灾害时,其滞后性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两汉许多官吏都拘泥于法令,按照朝廷的规定实施救灾,这种墨守陈规的行为必然会延误救灾的时机,造成巨大损失。虽然两汉时出现过一些有魄力、不拘泥于法令的官员,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甚至敢于违抗朝廷法令,“专命”行事。但这类官员的结局通常比较悲惨,东汉官员王望便是如此。明帝时,王望任青州刺史,其辖区内发生旱灾,“州郡灾旱,百姓穷荒”[4],“望行部,道见饥者,裸行草食,五百余人,愍然哀之,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廪食,为作褐衣”[5]。王望奏报此事后,“帝(明帝)以望不先表请,章示百官,详议其罪。时公卿皆以为望之专命,法有常条。”[6]幸得大臣钟离意力排众议,极谏力保,王望才得以免罪。 (3)君主个人的主观愿望导致荒政措施的夭折。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个人的主观愿望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法令纳入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因此,有很多君主利用这一特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置国家与百姓的利益于不顾。汉武帝时,术士栾大以妖言迷惑武帝,他上言说:“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为臣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予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7]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武帝表示“子诚能?其方,我何爱乎”[8]。为了得到长生不老的“药方”,武帝按照栾大所言“致尊其使(栾大)”[9],盲目地优待栾大,史载“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馀,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10],“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11]。一年后,武帝识破了栾大的骗局,处死了栾大,武帝的寻仙梦亦化作了泡影。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武帝把如此多的财力、物力用于求仙访药这类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却对于黄河决口置若罔闻,任凭河水吞噬自己的子民。 (4)国家的财政状况紧张严重限制了荒政措施地实施。荒政救灾是一个浩大工程,需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这些都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做到,否则再完备的荒政措施也只是空谈,无法付诸实际。成帝初年,清河都尉冯逡奏言治理黄河的对策,他在奏言中指出“禹非不爱民力,以地形有势,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不流行七十余年,新绝未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