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中反潜装备“王牌”
二战中反潜装备“王牌”
应运而生
为了遏制德国潜艇肆无忌惮的破交行动,确保英国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畅通,1940年9月,英国皇家空军上将鲍希尔向空军所属部队发布通知,要求全体军人为打击德国潜艇而献计献策,解决夜间攻击敌潜艇的技术难题。
当时,英国岸防航空兵司令部有一位名叫汉弗莱?戴维德?利的空军行政中校,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多次驾驶飞机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在得知ASV机载雷达的技术缺陷情况后,就向鲍希尔上将建议借鉴地面防空部队使用的探照灯原理,在反潜飞机上安装探照灯。这一设想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在鲍希尔上将的大力支持下,利中校选择地面防空部队所使用的标准制式直径90厘米的大型探照灯,但这种探照灯体积大,耗电大,使用时还散发大量的热量。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利中校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比如在飞机上加装90千瓦的发电机以提供电力,设计了液压系统来进行操纵,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圆满地解决了探照灯的散热问题。这种新型的反潜装备被正式命名为“利”式探照灯。
“利”式探照灯研制出来以后,首先被安装在“威灵顿”式轰炸机机腹下部一个可伸缩的装置中进行试验。该装置在水平和垂直平面上均能转动20度,并用液压装置进行自由快速的升降,用机载火炮上的控制装置对其进行控制,由副驾驶员在飞机首部的倾斜位置上进行操纵。其具体使用的时机是,当ASV机载雷达获得目标潜艇接触信号后,机组人员快速进入战位,飞机同时转向对准目标飞行。飞机在逐步接近的过程中,其高度要从300米逐渐下降并不断调整航向,以适应目标潜艇的航向和航速等运动要素以及飞机本身的偏航调整。当飞机高度下降到70米左右,距离目标潜艇在0.75至1海里时,此时副驾驶员负责打开“利”式探照灯,当探照灯的光柱照射到目标后,飞机即可在15米左右的高度上对目标潜艇实施精准的目视攻击。
1941年5月4日,利中校乘坐“威灵顿”式轰炸机,亲自操纵“利”式探照灯,与ASV机载雷达配合进行搜潜试验。该型机原来是用来试验磁力扫雷具的,因此飞机上安装有发电机。借助“利”式探照灯的强光柱,飞机很快锁定了处于水面航行状态的英国潜艇“H-31”号的具体位置,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利中校又对探照灯的供电系统进行了改进,以7个点滴式蓄电池取代笨重的发电机,使整个装备重量减少到300千克。改进后的探照灯能持续照射半分钟左右,完全可以在实战中灵活使用。
1942年5月,驻德文郡奇弗诺空军基地的英国皇家空军第172中队将“利”式探照灯首先安装在5架配有ASV雷达的“威灵顿”式轰炸机上,飞行员也随之开始进行ASV雷达与“利”式探照灯配合使用的针对性演练。一个月以后,这5架飞机开始在德国潜艇最为活跃的比斯开湾上空执行巡逻打击任务。
不辱使命
1942年6月5日凌晨,德属法国波尔多基地的一艘意大利潜艇“卢吉托拉利”号在比斯开湾西南角的海面上航行,当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海面上一片漆黑。突然,潜艇指挥室的值更官发现了艇首方向一束耀眼的白色光柱迅速向潜艇接近。此时,潜艇下潜已来不及了,为规避其攻击,值班官急忙下令左满舵,全速航行。20多秒后,强光消失,海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那束白色的强光柱来自英国空军第172中队杰夫?格雷斯韦尔空军少校驾驶的一架“威灵顿”式轰炸机。这是该型飞机装备“利”式探照灯后首次执行巡逻打击行动。机上雷达员在约10千米的距离上通过ASV雷达捕捉到“卢吉托拉利”号潜艇,随即引导飞机向目标飞去。“利”式探照灯在发现目标1.6千米的距离上被打开,但未能照射到目标。飞机随即转向进行第二次搜索。
正当格雷斯韦尔为没有及时抓住战机而懊恼时,他吃惊地看到海面上腾空升起红、绿、白三颗火球。原来“卢吉托拉利”号潜艇误把飞机当成己方的了,于是向空中发射识别信号。格雷斯韦尔清楚地知道英国潜艇只在水面点燃各种颜色的浮灯,不会发射身份识别信号。信号弹给格雷斯韦尔提供了“卢吉托拉利”号潜艇的准确航向,在信号弹的亮光熄灭之前,雷达员准确捕捉到了潜艇回波。格雷斯韦尔再次向“卢吉托拉利”号潜艇接近,并降到75米左右的高度,在距离目标1.2千米处打开了“利”式探照灯。他将光束慢慢地由下而上照射,果然发现了一艘潜艇。“目标正前方,攻击!”,负责操纵的皮利少尉开始用机关炮进行射击。随后,格雷斯韦尔将飞机下降到15米,在潜艇的正上方先后投掷T4枚250磅的深水炸弹。
这些交叉投放的深水炸弹本应把“卢吉托拉利”号潜艇炸沉,但由于它们是在水下10米左右的深度才能发生爆炸,结果潜艇因停留在水面只是严重受损而并没有致命。“卢吉托拉利”号潜艇以5节航速,保持正东航向,摇摇晃晃地航行在距西班牙海岸约6海里的海面上。大雾向潜艇逼来,由于艇上的电罗盘部分损坏,未能正确指明艇首已过于向右舷偏转。艇长猛然发现,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