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清代呼兰副都统衙门设立必要性.docVIP

探析清代呼兰副都统衙门设立必要性.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清代呼兰副都统衙门设立必要性

探析清代呼兰副都统衙门设立必要性   [摘 要]呼兰副都统衙门是清代东北边疆重要的统治机构,它对巩固边疆安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保障交通、管理垦民、围剿盗匪和维护社会秩序等多角度全面分析呼兰副都统衙门设立的必要性,并引发对清代黑龙江地方史的新思考。   [关键词]清代;呼兰;副都统衙门   呼兰,因境内有呼兰河而得名,“呼兰”出自满语,意为“烟囱”。清初,呼兰地区为满洲、蒙古、索伦等部落游牧渔猎之地。雍正十二年(1734)建城,设呼兰城守尉一员,正三品,管理呼兰一带镇兵和官屯,其辖区包括“东至松黑两江交会处,西界蒙藩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后旗,南滨松花江与吉林接,北穷呼兰、通肯、屯河各源至内兴安岭,与黑龙江城、布特哈城,接西北至恒升堡与齐齐哈尔接”(1)。光绪五年(1879)裁撤呼兰城守尉,改设呼兰副都统一??,正二品,于呼兰设置副都统衙门,驻守呼兰,主要管辖中路呼兰城(今呼兰区)、南路巴彦苏苏(今巴彦县)、北路北团林子(今绥化)三路地区,受黑龙江将军管理,光绪三十一年(1905)撤销,共存在27年,虽然呼兰副都统衙门存在时间比较短暂,但它的设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保障交通,维护边疆安全的需要   黑龙江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有着良好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辽阔的平原,一直为列强所觊觎。17世纪中叶沙俄就向黑龙江流域扩张,频繁抢掠黑龙江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无限灾难,并通过《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从中国掠夺大量的土地。两次鸦片战争后各国掠夺的气焰更加嚣张,黑龙江的边疆问题日益严重。呼兰虽然只是黑龙江的一小部分,但它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呼兰向为水路要冲,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在呼兰河设置8卡伦,这样自呼兰河即可进入松花江,再西行后入嫩江,即可到达齐齐哈尔和墨尔根;东行入黑龙江北向,即可到达瑷珲、漠河;西行南入第二松花江,即可达吉林乌拉,全长2800公里,这样就将呼兰河、松花江、黑龙江、嫩江以及第二松花江五条河流连接起来,水运便利。呼兰境内还有水师营官渡、南关渡口、西河沿渡口等多处渡口,并且“乾隆元年(1736)在呼兰河口设水师营,有运船10艘,水手40人,专门从事军粮的运输,把呼兰的粮食运往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3城”(2),所以呼兰地区的水运是十分便利的。   呼兰的陆路也很发达。“雍正十三年(1735年)沿松花江北岸开辟一条驿站,西起茂兴(今肇源县茂兴乡),东至呼兰城,沿途设6个台站,全长207.5公里,用于传递公文和军事运输。”(3)乾隆二十七年(1762),吉林将军在松花江北修建了庙噶珊等5站后,通过茂兴南折渡松花江后可到达伯都纳、吉林乌拉(今吉林),自茂兴北上可到达省城齐齐哈尔,道光四年(1824)延长驿道后可经巴彦苏苏到达三姓、宁古塔等地。呼兰建城后还开辟了连接卜奎、三姓、伯都纳、宽城子等城的陆路大道,而且呼兰各村屯之间还有乡道相互连接。这样呼兰通过水路和陆路将附近的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宁古塔、三姓等地区连接起来,甚至可以到达吉林乌拉、伯都纳等地区,呼兰就相当于一个小核心,通过交通线路将周边地区网罗在一起。所以呼兰地区交通的畅通有利于周边地区政令的快速传达,有利于全省粮食和军事物资的顺利运转。同治年以后随着呼兰以北地区土地的开发,呼兰河已经成为南北重要航线,更应该注重加强呼兰地区的管理,以保证交通的顺利畅通,一旦发生战争,才能够快速的传递信息和调动军用物资,这在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的当时是尤其重要的,理应设置一个更高级别的官员,增加驻军,有效地统辖整个呼兰地区,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二、加强垦民管理,稳定经济的需要   “黑龙江精华,全在呼兰一隅,地气和暖,土脉膏腴,为关外所艳称”(4),《黑龙江外记》也记载呼兰“万山雄峻,间亦产参”“其土沃屡丰,诸城不及”(5),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呼兰地区成为黑龙江重要的产粮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交纳额粮为12750仓石(2550吨),占黑龙江交纳额粮总数的37.5%”(6),常有大量的粮食运往齐齐哈尔、墨尔根等地区,并多次从呼兰调运粮食到受灾地区,且呼兰有大量的荒地,遂呼兰地区成为清政府在东北最早开禁的地方。清政府解除“封禁”开始招民垦荒后,很多山东、河北流民纷纷涌入呼兰租地开垦。同时因呼兰有“所采备拨京旗荒厂一段,仅能安三百户,因乏款未能举办招垦、盖房、穿井、置备牛具、籽种等事,其地依旧封禁,尚促备拨京旗”(7)被清政府选为京旗回屯之地,这样呼兰的很多土地就得以开垦,至光绪元年(1875)时,呼兰河城守尉集拉明阿呈将军衙门文“共查出私垦新、陈地亩一万八千九百五十余晌,内有河西熟地两千四百五十余晌、河东熟地两千二百六十余晌。”(8)   土地的开垦势必产生大量的人口,光绪二年(1877)时呼兰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