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院里组织这样的培训交流非常有必要.doc

我觉得院里组织这样的培训交流非常有必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觉得院里组织这样的培训交流非常有必要

PAGE PAGE 39按照院财务局的要求,我介绍三方面内容,一是农业财政科技投入的情况,二是重点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三是预算执行进度管理制度。一、农业财政科技投入的基本情况(一)投入现状的分析1、渠道构成。一是财政科技经费。按现行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是指206类的财政补助科学类经费。由财政部负责分配,少数专项无论具体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如何,均纳入我部部门预算,如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多数专项则根据具体承担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分别按相应渠道安排预算,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的预算总额约9.7亿元,其中仅1.7亿元纳入我部部门预算,其余8亿元则纳入其他相关部门预算或转移支付到地方财政。二是基本建设投资。用于科研条件建设的大多也通过预算科目206类归集。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分配,并根据建设单位财务隶属关系,交由中央财政按相应渠道下达预算。2009年纳入我部部门预算206类的此类经费约3.2亿元。三是国家科技计划。由科技部等负责分配,在2008年以前根据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由中央财政按相应渠道下达预算,如2008年纳入我部部门预算的此类经费约1.5亿元;从2009年起则改为纳入科技部等部门预算,由其以横向课题的方式直接拨付承担单位。四是横向科研课题。除2009年起由科技部横向拨付的国家科技计划资金外,其他一些行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近年来也以课题委托方式安排部分农业科研经费,这些经费大部分实质上也来源于财政投入。2、功能分析。一是保运转。包括基本支出、专项运转费、改革启动费等。其中,2005年创设的改革启动费对弥补基本支出不足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搞建设。支持科研设施设备的购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修缮购置专项等。其中,2006年创设的修缮购置专项开辟了崭新投入空间,与基建投资等有机结合,极大改善了科研机构基本面貌、提升了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三是打基础。培育学科基础能力和科研人才梯队,包括各类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培养费等。其中,2006年创设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稳定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研究,在引进高层人才、夯实学科基础、激发科研活力、提供预研究储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促应用。支持立足于行业需求的技术研发及应用,包括行业科研、产业技术体系及一些示范推广专项。特别是行业科研和产业技术体系两大专项的创设,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投入格局,促进了研究、转化、开发不同层次和部门的资源整合,支持了主要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集成,推动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优势互补。五是谋创新。支持自主创新科研活动,包括“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统一纳入科技部等部门预算管理后,更加强化了国家层面的统筹功能。六是求突破。创设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集中巨额财政资金,动员大量社会资本,囊括了领域内重要科研力量,力图实现科技创新的局部跨越式发展。3、行业分布。当前投入结构涵盖了农业发展的主要方面,大部分集中于种植业、特别是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点支持品种培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投入品研发等。畜牧业的投入重点是疫病防控、品种改良、饲草饲料、草原虫害等。渔业的投入重点是资源养护、水产育种、养殖病害等。农机行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投入,长期以来通过农口安排较少,近年有了较大改观。在农村环境能源方面,近年投入增幅很大,在气候变化、清洁生产、土壤污染、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形成了相应的研发布局。4、机构分布。农科院所和农业高校占有绝大部分经费资源。“保运转”、“搞建设”、“打基础”的经费基本用于农科院所,“促应用”、“谋创新”、“求突破”的经费大多安排到农科院所和农业高校。一些具有科研能力的涉农企事业单位,近年也承担了一部分项目。以行业科研专项为例,自2007年创设以来已安排总预算28.8亿元,其中,部属三个科学院支配32%,农业高校31%,地方农科院所15%,综合性大学和中科院等其他中央科研机构14%,部属事业单位8%,企业仅支配1300多万元。(二)关于认识问题的探讨当前农业科技财政投入的总体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大体覆盖了基本资金需求面,为农业科研提供了相对完整的保障。但在涉及投入的一些重要问题上还有不同认识。1、主体之辨:政府投入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科技投入的首要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科研活动、尤其是应用研究应以私人部门(主要是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公共财政要逐步从这些领域中退出。这一观点成立的条件有三:一是具备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强大的私人部门;二是具备比较完善的产权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具有清晰的界定和交易机制,三是研发活动不具有外部性或其外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价值衡量和补偿。但就农业科研而言,这些条件并不具备。第一,我国私人部门尚不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