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 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政治生态化.docxVIP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 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政治生态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 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政治生态化

第七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全球政治的生态化科学技术发展引发了全球环境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不仅仅需要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从社会管理体制上需要全球政治的生态化。本章考察缘起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生在全球的政治逐渐生态化的主要过程,研究全球政治生态化对科学技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与现代政治的生态化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加之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导致了伦敦烟雾、日本熊本市和新泻市的水俣病、日本四日市的哮喘病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八大公害的产生,这些公害震惊了全世界,因为这是人类从未遇到的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科学家、生态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等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生态问题美国女科学家雷切尔?卡逊开启了对科学技术批判反思的先河。卡逊早在1958年就着手调查DDT等杀虫剂对生物和人体的危害,并于1962年出版了惊世骇俗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她以大量惊人的事实,揭示了科学技术滥用的恶果。在卡逊看来,DDT杀虫剂的发现者瑞士科学家保罗?穆勒的本意是用它来消灭害虫,对人类应该是有益的。但事实正好相反,DDT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大量残留在生物圈中,使空气、土地、河流,农产品都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人的生理过程也会产生致命的恶变。所以,卡逊意味深长地说:“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人剂’”。[1]即使在我们对当前高新科学技术的具体分析中,同样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在信息科学方面,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也同时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网络犯罪花样翻新;人机交往损害了人际交往;信息占有的差异导致了财富和机遇的差异;因信息技术的便捷有效,使人类活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那些风景优美,人烟稀少的“香格里拉”也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闹市”:废弃的计算机和电池中有害物质铅、镉的污染,将加剧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在能源技术方面,可以说也是喜忧参半。在现代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占工业能源的97%。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达200亿吨左右,大气中检测到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年以0.2%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煤的燃烧,还造成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并释放出一些致癌物质。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电站和风能电站的建设给人类提供了廉价的能源,但往往又破坏了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核能提供了洁净的能源,但核故障的威胁和核垃圾的存在都可以造成严重的核污染。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理想新能源,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皮肤癌的头号敌人。在材料科学方面,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但是在材料制造的过程中排出的各种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有毒物质,污染了环境,对生物和人体造成危害。高分子材料被人们认为是划时代的新材料,其中的塑料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塑料的出现也被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但时至今日,人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废弃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多,大城市几乎都被“白色垃圾”包围着,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在生物技术方面,由于生物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可能引发生物品种的单一性和整齐化,这样不仅牺牲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导致单一品系生物抵抗病虫害能力的下降。不同物种间器官和组织的移植将成为现实,也就有可能使不同物种的疾病互相传染。生物技术克隆人的器官的时代已经开始,这也会导致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同样,空间技术导致了人类对空间的开发,而宇宙空间活动废弃的人造飞行器及其碎片形成的太空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太空垃圾不仅污染了空间,威胁到人们的空间飞行,其携带的突变细菌也会危害人类。由于政府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通过现代传媒而为广大受众所了解,大气层臭氧洞的出现、日益严重的地球“温室效应”、江河湖海的污染、大气质量的下降、热带雨林的大规模减少、沙漠化的蔓延、酸雨的频繁出现和放射物污染的日益加剧等现象表明,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已经向人类亮起了“红灯”,生态环境的恶化不是区域性的,而是世界性的,世界各国人民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关注自然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对此尤为担忧,这已不是“杞人忧天”,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境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大人民为了讨回健康的生活,为了保护自身的良好的生存环境,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各种群众集会,群众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的软弱无能,指责政府在公害不断,伤害黎民的严峻生态问题面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甚至允许或鼓励资本家以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