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ppt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霉菌和酵母同属于真菌。 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分属于真菌界的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霉菌和酵母的概述 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有的呈绒毛状或絮状或网状等,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由于不同的真菌孢子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现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霉菌和酵母的概述 酵母菌:酵母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种类较多,目前已知有500多种。分布广,在水果、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表面以及果园的土壤里。在牛奶、动物的排泄物以及空气中也有酵母存在。大多数腐生,少数寄生。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腐败酵母种:啤酒酵母、红酵母、克柔氏假丝酵母等。 啤酒酵母、红酵母主要引起软包装饮料发酵性腐败。 克柔氏假丝酵母主要引起泡菜、酱油变质。 霉菌和酵母的概述 酵母菌菌落大而厚,圆形,光滑湿润,粘性,颜色单调。常见白色、土黄色、红色。 霉菌和酵母的概述 酵母菌:酵母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种类较多,目前已知有500多种。分布广,在水果、蔬菜、花蜜和植物叶子表面以及果园的土壤里。在牛奶、动物的排泄物以及空气中也有酵母存在。大多数腐生,少数寄生。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腐败酵母种:啤酒酵母、红酵母、克柔氏假丝酵母等。 啤酒酵母、红酵母主要引起软包装饮料发酵性腐败。 克柔氏假丝酵母主要引起泡菜、酱油变质。 霉菌和酵母的概述 卫生学意义 霉菌和酵母作为评价样品卫生质量(霉变)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数来判定样品被污染的程度。 霉变的食品带有令人难以接受的不良感官 性,如刺激性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道、组织溃烂等。 食品成分物质被严重分解破坏,不仅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发生降解破坏,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也有严重的流失和破坏。 霉菌和酵母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可引起人体不良反应和食物中毒。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霉菌和酵母计数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本标准代替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和SN/T 2552.3-2010《乳及乳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第3部分:酵母、霉菌菌落计数》 前言 本标准与GB 4789.15-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 —修改了结果与报告; —修改了附录A; —附录B修改为第二法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moulds and yeasts)的计数方法。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计数;第二法适用于番茄酱罐头、番茄汁中霉菌的计数。 规定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范围 解读:旧版番茄酱罐头,罐头这两个字运用的不准确。也就说是番茄酱,无论是不是罐头,还是软包装,都是用第二法检验的。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 设备和材料 2.1 培养箱:28℃±1℃ 2.2 排击式均质器及均质袋 2.3 电子天平:感量 0.1g 2.4 无菌锥形瓶:容量 500mL 2.5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 2.6 无菌试管:18mm×180mm 2.7 旋窝混合器 2.8 无菌平皿:直径90mm 2.9 恒温水浴箱:46℃±1℃ 2.10 显微镜:10倍~100倍 2.11 微量移液器及枪头:1.0mL 2.12 折光仪 2.13 郝氏计测波片: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特制玻片 2.14 盖玻片 2.15 测微1器:具标准刻度的玻片 2.2 旧版本均振荡式进行样品表面冲洗,均质不够。使用旋转刀均质器,可能会切断霉菌菌丝体。 2.6 无菌试管规格由10mm×75mm,修改为18mm×18mm,有利于样品稀释液混匀。 2.7 增加漩涡混合仪,可以保证样品稀释液的混匀,减少污染机会。过去使用移液器或移液管反复吹吸样品及稀释液,会造成有害溶胶,以及增大污染风险。 2.9 增加恒温水浴,准确控制倾注琼脂的温度。 2.11 增加微量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