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液相平系统的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液相平系统的分类

1.海水脱盐 2.牛奶组分的调整 3.果汁的调味 电极的排列,电渗析的作用 不同吸附剂的脱水性能 一般:脱气体中微量水份——分子筛 脱气体中大量水份——硅胶、活性氧化铝 返回 7.2.4吸附分离工艺介绍 ti—吸附质首先出现在床层出口端时间; tb—对应馏出物最大允许浓度时间,称破点时间; te—床层饱和时间。 (te-ti)——对应床层吸附区或传质区长度 一、固定床吸附 饱和区----吸附传质区 三种典型的穿透曲线 1.优惠型 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随流 体相中吸附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1)C↑q↓,传质区变短 (2)传质阻力使传质区变长 2、直线型 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随流 体相中吸附质浓度的大小无关。 传质阻力使传质区变长 3.非优惠型 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随流 体相中吸附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1)传质区变长 (2)传质阻力使传质区变长 整个传质不利 新型层析技术: 1、亲和色谱 基本流程: a.亲和吸附剂固定相制备 b.亲和吸附 c.解吸 d.柱再生 2、凝胶排阻色谱 以凝胶为固定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按 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凝胶所阻拦分离 有机凝胶,无机凝胶 渗透极限 分离范围 固流相比(?/?) 热扩散简介 基本原理极其机理 温度场→浓度场 图7-63热扩散装置原理示意图 * * * 刚性液滴的kD是传质系数的下限,而湍流内循环式的kD是上限,在实际中很难达到。 滴内传质和滴外传质均是就液滴的自由运动阶段而言。 * 随着转速的增加,液滴直径变小,分散相的液含率按区域1 →2→ 3变化。 区域I中,随着转速增加,部分滞留在定环上方(或下方)角落里的液滴,进入主体 流动,移出塔外,φD减小;在区域II, 仍没有明显得分散作用, 液滴粒度和φD没有明显变化。区域III中,转速超过临界值,随着转速增加,液滴减小,运动速度放慢,停留时间延长,因而φD增加。 一般地,区域3为RDC的操作区域,若转速继续增大,液含率达到临界值,就会发生液泛。 * 萃取过程中,蛋白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的传递可分为三步:蛋白质从水溶液主体扩散到界面;在界面形成包容蛋白质的反胶束;含有蛋白质的反胶束在有机相中扩散离开界面。反萃取过程则相反,含有蛋白质的反胶束从有机相主体扩散到界面;包容蛋白质的反胶束在界面崩裂;蛋白质从界面扩散到水溶液主体。 水壳模型 蛋白质溶入反胶束溶液的推动力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静电作用力和位阻效应 离子强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离子强度增大,萃取率降低。 (1)减少蛋白质溶解度 (2)反胶束变小 (3)增大了离子向反胶束的移动,盐析 (4)盐与蛋白质或表面活性剂发生作用,影响了溶解性能 3、双水相的形成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incompatibility):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与混合过程的熵增加相比占主导地位,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这种含有聚合物分子的溶液发生分相的现象称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双水相萃取中常采用的系统为PEG/Dx,该双水相的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Dx。 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也可形成双水相,PEG/无机盐系统的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无机盐。 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分子的分配系数取决于溶质与双水相系统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其中主要有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和生物亲和作用等。 ②温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温度升高,物质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加,相互作用减弱,界面张力下降。 极限情况: T→ Tc 时,γ→0。 纯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变化经验式为: 其中, 与n 为经验常数。与液体性质有关。一般说,n 1 。 T ↑ 气相中分子密度降低 液相中分子距离↑ γ↓ (有例外) 界 面 现 象 ③?压力及其它因素对表面张力的的影响: 压力增加,使气相密度增加,减小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程度;也使气体分子更多溶于液体,改变液相成分,这些因素都使表面张力下降。 p↑ a.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的程度 ?↓ b.气体分子可被表面吸附,改变γ, ↓ c.气体分子溶于液相 γ↓ 通常每增加 1 MPa (约10 大气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