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一形象与思想感情高考真题寻踪
* * * 易错点二 情感分析欠细、欠深 【应对策略】 (1)一定要仔细阅读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反复咀嚼,要舍得在“读”上下工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在反复咀嚼中,要找出以下关键词:诗眼、意象、层次等。 (2)抓抒情性的关键词句,特别要注意间接抒情及其多种方式。 (3)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 (4)不要忽略题外细节等辅助性信息,如注释、背景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思维聚焦 核心技能突破 考场失分防范 创 新 演 练 考点一 形象与思想感情 高考真题寻踪 鉴赏形象 (2013·江西卷)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013·重庆卷)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2012·山东卷)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鉴赏意境 (2012·山东卷)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011·辽宁卷)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理解概括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3·安徽卷)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2012·新课标)首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分析评价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结尾借用贺知章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012·天津卷)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考点思维精髓 演练一:鉴赏形象 1.(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对点精练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津】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特点,要联系它们在古典诗词中的普遍意义,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鉴赏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要联系平时积累的写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判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概括,要做到全面、具体。 (1)三、四句描写“烟”,第三句是对“烟”的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烟”的洁白;第四句是对“烟”的动态描写,“流”字描写了烟的动态。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烟”的艺术手法。(2)诗歌最后一句点明诗人“不眠”,对“不眠”原因的分析,要立足全诗。诗歌前四句写夜起看到的景象,第五句中的“惜”字透露出夜起观景的原因。第七句“谁见无家客”揭示了诗人不眠的又一个原因。 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演练二:鉴赏意境 2.(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津】 (1)要特别注意题目指向,“题材”,即构成诗歌内容的材料,如果误当成“体裁”,则很容易错写成“七言绝句”。李益是边塞诗人,且诗中及注解里出现了“雁”“沙漠”“战”“碛”“铁衣”等信息,不难作出判断。(2)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角度”“全诗”。就给定角度,对全诗赏析。所谓“意境”,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先要找出诗中景物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所谓“营造”,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构造,也就是说“景”与“情”融合的方法手段,分析时应指向诗之构思及表现手法;所谓“赏析”,即欣赏并分析,应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