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血化瘀法在精神病治疗中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法在精神病治疗中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活血化瘀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精神病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相比于对照组住院日期明显缩短,疗效显著,Plt;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是我国古代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法则之一,加用本治疗,对精神病的防治大有作用,疗效显著,病程能明显缩短,对精神病人的康复确有广阔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精神病;疗效
精神失常属于祖国医学“癫狂”的范畴。“癫”相当于精神分裂症,“狂”相当于躁郁性精神病躁狂症和某些精神病的亢奋状态。本病多由情志内伤所致。治疗有涤痰开窍,疏肝解郁,??气破血,清热泻火,养心健脾,安神定志,温肾壮阳等法[1]。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72例,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3.07±10.02岁,治疗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2.97±10.2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采用精神病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桃仁15g,红花12g,三棱30g,莪术30g,赤芍15g,大黄15g,丹皮15g,丹参15g,香附15g,青皮15g。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lt;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相比于对照组住院日期明显缩短,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Plt;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结果
气血与精神病(癫狂)之关系,《内经》、《伤寒》、《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丹溪心法》、《医学入门》等书籍中均略有记载,至《医林改错》始以调气逐瘀之“癫狂梦醒汤”,为治疗精神病独创新方。但在精神科中医领域,长期以来始终拘泥于“癫狂由痰火所生”,对此法并未曾注意[2]。如按西医之精神病分类,则又分为精神分裂症等不同疾病。但在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之后,皆有一些效果,有些病例又具有兴奋躁动,阳狂有余等一些共同征象。根据我们的经验,凡属有兴奋躁动、阳狂有余之征象者,临床疗效较好;反之,以淡漠呆滞、幻觉妄想为主要征象者,疗效不佳。我们初步发现这样一个趋向,也能与异病同治之理论相符。但如欲进一步掌握此法治疗精神病的客观规律,则尚须作深入研究。对应用活血化瘀之机制,至今尚未明了。中医学治疗精神疾病的主流思想,自朱丹溪之后,多从“痰”论治。阳性病证如狂病,多从痰火扰心论治,用生铁落饮等方剂治疗;阴性病证如癫病,则多从痰气郁结论治,用涤痰汤等方剂治疗。对于金元以前从瘀论治的思想,则并未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指出了心在精神活动中的主宰地位。《灵枢?本神篇》曰:“心藏脉,脉舍神”,说明心对精神活动的主宰是通过其主血脉的功能实现的[3]。因此,心气充沛、心血充盈,才能保证血脉的通畅无碍,也是精神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气虚、血虚、痰浊、痰火等各种病理因素影响到心主血脉的功能,使得血脉瘀阻、神明失养,就会出现各种精神异常的症状。总之,上述各种因素为病之本,血瘀为病之标。
对于血瘀在何处,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张仲景认为,“血在下焦,少腹当硬满”,“热入血室”,“热结膀胱”,提出了血蓄下焦血室的观点。当代老中医胡希恕据此提出血蓄下焦,恶血上冲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张锡纯说:“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而成”,“癫狂之证,乃痰火上泛,瘀塞其心与脑相连窍络,以致心脑不通,神明皆乱”;他认为心窍瘀阻,心脑之间的脉络不通是精神疾病的原因。王清任也提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认为血瘀于脑络、脑与脏腑气不通是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综合来看,血瘀有三个部位:脑、心、血室。脑,古人称为泥丸,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血室,即胞宫,为下丹田。丹田者,神所聚之处,若因气虚、血虚、痰浊等病理因素,使得气机阻滞,瘀血凝结,神机失用而影响正常的精神活动则为病。因此,在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上,应当综合考虑病因、病机,抓住主证、辨清标本进行治疗。如狂病以痰火为主证者,先涤痰降火,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