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docVIP

社会工作视角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视角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

社会工作视角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   摘 要: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概况,我国的社会福利已逐渐从“政府定位”转向“民生需要为本”,并且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福利的社会责任划分机制,逐步探索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社会福利模式。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以及社会福利需求等因素的刺激下,1988年我国恢复和重建了社会工作。在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和复杂化的社会转型期,面对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等实际国情,以及人们多样化的福利需求,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制度   一、研究背景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以564916.25亿元人民币的总量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亚洲地区GDP总量居首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而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差距也逐渐拉大,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诸多考验。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与福祉,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界定   1.社会工作   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不一。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以王思斌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作为该概念的基本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的活动。更确切地讲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慈善活动。”   2.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彭华民教授提出了对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社会福利有两对重要的理念类型即补缺型和制度型、选择型和普惠型。前者以社会福利的政府责任为划分原则,后者以社会福利提供方式为划分原则。而“中国社会福利不是简单地从补缺型转型到普惠型,而是应形成新的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即普惠型福利为主,选择型福利为辅,适度普惠。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定位原则。国家是社会福利提供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其他多元部门也担负着社会福利提供的次要责任。政府、市场、家庭、社区连接成为层次有别、功能互补、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满足社会成员福利需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福利观念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成员既拥有接受社会福利的公民权利,同时也承担帮助他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普惠型社会福利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之重大转型,应当分需要、分目标、分人群、分阶段逐步构建起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1.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性   (1)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范围与行为目的具有统一性。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是政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和谐社会实现的直接体现。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其服务范围和社会福利的服务范围和行为目的具有广泛的交叉性。   (2)我国福利体制的转变为社会工作参与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契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迁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体制。有学者认为,在新型福利体制改革背景下,福利服务的提供更多地由NGO,NPO来提供,这种“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政治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提出了客观要求,而将来的福利服务是由受雇于专门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来实施。   (3)相关政府政策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支持。2013年初,我国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将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与民政部合并,重新定名为社会工作部,负责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团注册方面的事务。这为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很好的政治平台。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相关议题也为社会工作的力量融入到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4)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为构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人才基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培养专业的社会服务人才,他们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对社会服务的介入、手段和评估都有着专业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为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很好的人才支持。   (5)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它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伦理准则,并且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方法,其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和符合国情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或多种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福利资源短缺等因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