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第二小学 许金苗         什么是对话?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语文也不仅仅是“器、用”,更是“道、体”,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它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   下面就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对话教学的实践。   一、 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滋养对话   对话是一种心理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连类无穷。首先,教师必须真诚,真诚地倾听,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真诚地倾诉,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上相互碰撞,彼此融通、接纳,形成同构共生状态。其次,在教室布置上,尽量采用圆桌式、方块式等座位形式,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环境。   二、 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对话   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情境就是沟通两者的桥梁。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它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间,并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而契合,使他们激情飞扬,神思畅达,从而心头涌动万语千言。      案例1:   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时,我创设了一个悲凉的情境:课堂里弥漫着凄怆的音乐,师生共同沉浸其中。   师低沉地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衣衫破烂、满面尘土的遗民背着包袱,拄着拐杖,无限哀痛地逃离养育他们的北方土地。可是,边界上驻扎的金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生2: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正挥着鞭子驱赶着遗民忙着修筑城墙。   生3:我仿佛看到了遗民们站在北风里,泪都流干了,呼唤着南宋朝廷的军队快来解救他们。   生4:我仿佛看到了路旁横七竖八地躺着遗民的尸体,他们不是饿死、冻死,就是被金兵杀死。   ……   情境缩小了学生与古诗的时空距离,使现代孩子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亲历了当年的民族情绪,实现了心灵的对话,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情感。   此外,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同样可以召唤学生深入文本的话语世界,可以激活他们原本凝固的语言。如替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子启事》,联想生活情境仿写送别诗《赠汪伦》)等等。在情境的催化下,枯燥的文字化成了多彩的画面,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在体验、对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正逐步被唤醒。   三、 多维、开放的信息交流丰富对话   “只有在他人的行动迎合这人的行动以及他人的不断插话引发这人的异议时,这种思维才具有创造性。”对话便是建立在这种精神共振的基础上的。而“共振”的达成度取决于信息交流的密度。因而,必须构建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社会历史背景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广泛、开放的对话场,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充分地出入其中,从而实现阅读对话的教育性价值。      案例2:   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我从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句话中,引发了一轮多元对话。   师:课文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小故事。可是,在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的前面还有一个开头,认真读一读,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这一句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句子上去了。)   生1:作者想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什么是“战国”?谈谈你的理解。   生2:“战国”就是各个诸侯国互相战争。那段历史叫“战国时代”。   生3:“战国时代”有七个强国,秦、齐、燕、赵、韩、魏、楚,叫“战国七雄”。   师:六国与秦国关系最复杂,故事最多,很多通过成语流传至今。你知道吗?   生4:“纸上谈兵”,讲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结果赵国大败,几十万俘虏被活埋。   生5:“图穷匕见”,讲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中去刺杀秦王的故事。   生6:“毛遂自荐”,也是讲秦国入侵赵国,毛遂解救国家危难的故事。   生7:秦国的霸道是出了名的。我在《屈原的故事》里看到,楚王不听屈原的话去了秦国,与秦王会谈,结果被囚禁起来了,最后死在了秦国。   师:怪不得赵王接到秦王的信这么紧张。   生8:荆轲去刺杀秦王时,陪同的那个秦舞阳本来天不怕,地不怕,可一见到秦王就吓得直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