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地民间观音信仰过程及成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汉地民间观音信仰过程及成因

浅论汉地民间观音信仰过程及成因   摘 要:观音在中国的民神系列中处于核心位置,在民间拥有庞大的信仰群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汉族地区观音信仰的形成过程,对观音信仰的特点、观音性别的改变、观音送子的神职功能及观音信仰世俗化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剖析,意图发现观音信仰长传不衰的生命力本源,挖掘观音信仰深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观音信仰、民间化、成因、意义   一、观音信仰的民间化的过程及表现   (一)观音信仰民间化的过程   汉魏时代,印度古代的观音信仰开始在中国传播,但是,当时流传的观音信仰主要是净土信仰和散落在各地的观音智慧信仰,由于这些信仰不被人们接受,所以并没有得到流传。到了西晋,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传说传入了我国,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自此之后,观音信仰在我国生根发芽。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国境内出现一批为数不少的印度和西域的传教徒,而且传教徒的人数日益增多,他们通过中国佛教徒的协助,在中国这片广阔的领土上以多种形式对佛教的经典进行传译,此时,受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在这一时期,印度本土化的观音信仰源源不断的输入,加之国人对其的吸收与改造,成为中国观音信仰盛行的最直接根源。   (二)观音信仰民间化的表现   作为舶来品的观音菩萨演化为具有本土特点的观音菩萨,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程,这一历程透射出我国民间社会的一些思想特色与行为特点,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观音菩萨由男相变中国民间妇女相   从明清以来,对观音菩萨是男相还是女相的争议从未断过。明代王世胡应麟认为观音菩萨最初并不现女身相,是一尊男性菩萨;清代赵翼则依据南北史认为观音最初也曾有过女身相,未必一定是男身相;俞正燮认为观音相的性别随缘而变;现在,一般认为,观音菩萨入主中国最初也是一尊男性菩萨。比如,在《八十华严经》卷六十八称观世音菩萨为“勇猛丈夫观自在”;考察今天印度佛寺中供奉的观音像,它们都为男身相。由此文献与实物两方面的证据,证明观音初传汉地时是男身相。   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有观音显现女身相的传说;大概在唐代女身观音形象基本定型;北宋以后,随着观音信仰的进一步普遍,观音像越加中国本土化、民俗化,渐成中国典型的民间妇女形象。中国民间社会特别青睐于观音女相,大概与中国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思想有关。一般而言,中国百姓尤为关注传宗接代、人丁兴旺,希求多子多福。直接负有生育之职的妇女在信仰佛教时往往祈求能够生儿育女、生产平安。但是如果让她们面对一群男相的菩萨去吐露心声,恐怕有悖于“男女授受不亲”等一些儒家道德规范。所以,观音菩萨作为一尊女神菩萨,既能满足人们的祈愿又能避免儒家礼仪对人们思想行为的约束,受到了民间社会的热烈欢迎。   2、观世音身世的民间化   根据《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原已是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他普度众生、大慈大悲,化作菩萨。另外根据《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观音菩萨原为一童子。这些说法基本上保留着印度古观音的原貌。然而大约从唐代开始,民间开始有观音菩萨原为妙庄王三公主的传说;根据《香山宝卷》,观音亦被说成是妙庄王三公主,但名叫妙善,妙善公主剜眼捐手孝亲的故事,感动佛祖前来授记,成为观音菩萨。   综上所述,比较保留在佛经的观音身世与流传于民间观音身世,我们不难发现,除了观音相有男身变为女身以外,观音故事中被人为地添进了剜手眼救治父王的情节,流传于民间的观音身世已经揉进了中国的孝亲思想,观音信仰因此成为民间推行孝道的舆论宣传。不仅如此从民间流传的观音故事来看,观音菩萨几乎被民间社会奉为现实生活中的“善人”的楷模,在故事中观音菩萨经常会帮助人们铺路修桥,劝化别人从善如流等。由于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的流行,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几乎参与了百姓的全部现实生活。这种观音信仰的民间化过程正体现了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观音信仰民间化的原因   1、观音信仰是广大民众摆脱社会压力和生活苦难的心理需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各阶级矛盾突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无论在精神还是生活上都遭到了极度的压迫。他们对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现行的、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也无计可施。于是,陷入绝望境地的劳苦民众,极力的去寻求一种超脱自然的神力的庇护,以摆脱现实苦难的纠缠。观音信仰适应了社会各阶层这种心理需求,观音信仰便应运而生,并在广大中国民众中迅速流传、普及开来,乃至形成了中国化的观音信仰文化。   2、观音信仰民间大众崇拜母性的传统文化信仰一脉相承。   母亲的天性自古以来就被描述为慈爱温柔,易于亲近,善良诚实。这样一种描述激发了人们的情感,更使人们产生了对母性的依赖与眷恋。在我国,这种对母性的崇拜要追溯到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的妇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