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家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作品气韵影响.docVIP

浅谈作家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作品气韵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作家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作品气韵影响

浅谈作家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作品气韵影响   摘要:一部作品要传达的精神需要通过它的气和韵的整合才能发挥,本文将结合茅 盾先生的《子夜》重点谈作家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一部成功作品气韵的影响。茅盾创 作《子夜》时的心理,这些带有个人精神气质的要素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的 作品中;《子夜》中以吴荪甫为核心的诸多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语言、行为、 心理等个体的要素共同组成了这部小说的外在气质,从各色人物的性格特点中完全 能够看到这部小说的客观审美倾向,而这种倾向是组成其艺术气韵的要素之一。   关键词:作家气质;艺术气韵;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王朝闻先生主编的《美学概论》认为,气韵犹如人的风度一样,是“一种难于说明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面貌” ①,通常标示艺术的外显形态,指称审美对象所呈现的神韵气力,即洋溢于审美对象周身的风采。“气韵”范畴本身是由气和韵合成的。早在魏晋时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就提到了人们运用“气”与“韵”品评人物。书中认为作品无气就如奄奄一息,若无韵则似庸俗鄙人。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它的艺术气韵是重要的标准之一,“一部小说就是应该有足够的气韵的,不然的话,它就像一具僵尸一样,让人感觉不到生气” ②,有些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追求其作品的气韵气质,却不知作品的气韵完全是作家的心里动力的特征,即特定气质在艺术文本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它是作家在符号的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特质,完全是无意识的产物,是作成后得之。茅盾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以恢弘的气势,丰富多彩的人物以及深刻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完美地诠释了“气韵”二字。   《子夜》气韵的形成首先与茅盾先生自身的精神气质有极大的关系,毕竟一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气质神韵是作家的思想、经历的重大表现。胡耀邦在《在沈雁冰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评价茅盾先生写道“在漫长的六十余年中,他始终不懈地以满腔热情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中国黑暗势力,这些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过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 ③茅盾先生在一九二零年同郑振铎、叶圣陶等作家一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并积极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一九三零年,他同鲁迅先生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而且正是由于他的种种经历,茅盾先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自觉的都市拯救意识,其中更是渗透着另一种个人的气质:理性的冷峻。这种意识更是伴随着他的《子夜》的创作。在《子夜》开头的几段描写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事物景象:高耸的钢架、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雪铁笼汽车等,从静态到动态、从色彩到声光,都市外部的现代化特征均跃然纸上。他始终围绕着这些现代化的外在物资表象,去深刻揭示都市膨胀的内在躁动情绪,一种现代都市化历史进程中所特有的时代情绪――“欲望”的诱惑。正如茅盾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④所以,我们在读《子夜》的时候,会发现整部小说中都充满了一种现实主义气息,其中又夹杂着都市欲望融合躁动情感的都市意象。   茅盾认为“人物是本位,而故事不过是具体描写出人物的思想意识” ,“ 所谓‘ 主人公’,不过是故事发展的中心人物,作品中其他人物都是围绕着这中心轴的”⑤。在茅盾的创作理论中,屡屡具体而详细地论及人物,在他的创作中,人物是占有重要地位,而最终决定人物地位以及命运的,却是作者按照“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意图来安排《子夜》的人物。   首先一定是吴荪甫。《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的性格一开始就被硬性派定:“紫酱脸的人傲然问,声音宏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吴作为工业界的骑士,充满雄心和魄力,同时武断而又刚愎自用,这种个性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和变化。显然,人物不过是为了再现社会现象而设的情境而已。从小说中吴荪甫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出茅盾运用的基本上是功能性的人物观,而所有人物的共同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表现创作意图。吴老太爷是地主阶级的形象群体的一个代表,他古老僵化而又道貌岸然。小说的开始就摆出了这样的阵势,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垒以前者的失败告终,吴老太爷和吴荪甫可谓两个阶级的代表,吴氏父子的关系隐喻地说明了中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老太爷对儿子极不情愿的服膺正是地主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态度。   雷参谋特殊的身份使他和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总是在吴荪甫急切想得知战争消息时及时赶到,为吴的公债事业提供时局的信息。战争在《子夜》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吴荪甫所在的上海工商界是一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