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根基.docVIP

群众路线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根基.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众路线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根基

群众路线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根基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党政机关人员、伤病员,孤悬敌后,同几十倍、上百倍的敌人进行九死一生的斗争。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重兵连续不断的大规模“清剿”中,以劣势的武器,在被分割、被封锁的环境中,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总结三年游击队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各游击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建立起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一、 依靠群众,游击队解决了严重减员问题   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围剿,由于饥饿、寒冷和疾病,减员非常严重。但他们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把自己当作一颗红色的种子,这粒种子一旦植根于人民群众这块土地上,就必定生根发芽结果。如在闽赣边游击区,1934年底时,该区各县都有独立营,人数多的千人以上,少的四五百人,许多区、乡还有游击大队。到了1935年3月,国民党3个师对闽赣边游击队进行围剿,至5月,瑞区、西江、西县独立营因严重减员而建制消失;6月,原有100多人的武阳游击队人只剩下队长刘国兴和一名战士,瑞乡县游击独立营只剩司令员张开荆、参谋长周桂生、独立营政委张志辉等6人,这些部队在仅剩数人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大力发展“扩红”工作,到1937年秋下山改编时,这个游击区已发展到200余人。又如在湘鄂赣边,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湘鄂赣苏区主力红16师受重创,仅剩下1个营的兵力,后与鄂东南红3师第7团800余人的部队会合,经过几次战斗,部队扩大到1100余人。11月,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转移,红16师在崇阳、通城间与国民党军第33师多次作战中,部队减员至700余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湘鄂赣省委会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935年近一年的努力,实施“扩红”工作,红16师建制全部恢复,部队一度发展到近5000人。   又如在湖南攸县境内,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这里的苏区大举“清剿”,还乡团象疯狗一样向人民扑来,留在这一带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当地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都被敌人冲散,很多党员惨遭杀害,红军游击队仅剩陈子田、李发姑、曾世英等5人,由于势单力薄,5名游击队员只好转入山中坚持斗争。当时正值寒冬,大雪纷飞,游击队员衣服单薄,粮食无着,饥寒交迫,冷得实在难受时,白天就生一堆火取暖,晚上弄些干草树叶堆在身上御寒。吃是当时最大的问题,有时游击队遇到上山干活的群众,群众会把自己吃的东西留给游击队,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封山政策,游击队的生存更加艰苦了。为了坚持革命斗争,扩大队伍,李发姑和陈子田商量,一定要下山去发动群众,壮大我们的力量。当时攸县关冲有两个造纸的作坊,有十几个工人,大多数是从湘西来的穷苦人。因此,游击队决定从发展这些人入手。有一天,李发姑和陈子田在造纸作坊不远的山脚下转时,发现棚子里有一位工人过来砍柴,于是就主动上前打招呼,通过了解,得知这名青年叫李竹生,五岁亡父,娘改嫁,一个人出来讨生活,帮人放过牛,打过零工。通过开导,李竹生答应帮助游击队买米买盐,为游击队提供情报。不久,通过李竹生的做工作,这两个造纸作坊的十几位工人都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大大提高了游击队的战斗力。就这样,通过紧密依靠群众,深深扎根于人民这一肥沃的土壤,游击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二、 依靠群众,游击队解决了粮、盐、油等物质严重短缺问题   由于敌人的军事封锁,红军游击队被围困在山里,储存的粮食吃光了,只有挖野菜充饥,有时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好吃树皮,吃草根,啃竹笋,最严重的是山里缺少食盐,由于游击队员长期吃无盐的苦菜、竹笋,很多人得了腹胀、便秘,浑身无力,个个眼窝凹陷,脸上苍白,甚至有的同志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游击队员在山里风餐露宿,天当帐地作床,三年没有盖过棉被,遇到下雨的夜晚,大家无法栖身,只有坐在大树下,背靠背的熬到天明。   “当时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这支游击队恐怕再也无法生存下来”[1]那时,敌人“封山”、“封坑”,强迫将群众赶下山去,常使几十里、上百里的大山区荒无人烟,但群众要生活、要烧柴,还得进山。敌人只好派兵押送,早出晚归。而早已和我们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革命群众即乘机把省下来的粮食、食盐以及弄到的药品、报纸等或装在用来担柴的竹竿里,或放在鱼篓里,有时甚至夹在妇女的裤腰里,傍晚下山时,他们便把带来的这些东西放在事先约定好的隐蔽地点,夜幕降临后,游击队就派人前去取粮。   “在大柏地乌溪,地下党组织群众把大米放在棺木里,假装送葬,披麻戴孝,吹吹打打,把粮食抬上山”。[2]由于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大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