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桩基检测规范468326147
PAGE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lesJGJ 106—200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3年2003·北京前 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28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规范参加编写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冶金工业局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深圳市勘察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 凡 徐天平 朱光裕 钟冬波 刘明贵 刘金砺 叶万灵 滕延京 李大展 刘艳玲 关立军 李荣强 王敏权 陈久照 赵海生 柳 春 季沧江 目 次总 则 ………………………………………………………………………… 1术语、符号 ……………………………………………………………………… 2术 语……………………………………………………………………… 2符 号……………………………………………………………………… 3 基本规定 ………………………………………………………………………… 5检测方法和内容…………………………………………………………………5检测工作程序……………………………………………………………………5抽检数量……………………………………………………………………… 7验证与扩大检测…………………………………………………………………9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9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 10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1适用范围 ………………………………………………………………………1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 11现场检测 ………………………………………………………………………12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14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6适用范围 ………………………………………………………………………16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 16现场检测 ………………………………………………………………………16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17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19适用范围 ………………………………………………………………………19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 19现场检测 ………………………………………………………………………20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20钻 芯 法………………………………………………………………………… 23适用范围 ………………………………………………………………………23设 备 ……………………………………………………………………23现场操作 ……………………………………………………………………23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24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25低应变法…………………………………………………………………………27适用范围 …………………………………………………………………… 27仪器设备 …………………………………………………………………… 27现场检测 …………………………………………………………………… 27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28高应变法 ……………………………………………………………………… 31适用范围 …………………………………………………………………… 31仪器设备 …………………………………………………………………… 31现场检测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