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说清华简·系年地周亡王九年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SrcShow.asp?Src_ID=1773PAGE 收稿日期:2012年1月12日 發佈日期:2012年1月12日 頁碼: PAGE 1/ NUMPAGES 9也說《清華簡·繫年》的“周亡王九年”(首發)王紅亮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第二章:“幽王(幽王,幽王)及白(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者(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7】立廿(二十)又一年,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 (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者(諸)矦(焉)(始)不朝于周。【8】晉文矦乃逆坪(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關於“周亡王九年”,整理者認為是幽王滅後九年。[1] 整理者云:「應指幽王滅後九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12月,第一三九頁。[1] 整理者云:「應指幽王滅後九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12月,第一三九頁。陳劍先生認為,從上下文看此句決爲“周有九年沒有王”之意(因攜惠王被殺、平王尚未被迎立;諸侯因而自此不朝於周),而斷非如整理者所說“應指幽王滅後九年”[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清華(貳)》討論記錄》,復旦大學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中心網(/SrcShow.asp?Src_ID=1746),2011-12-23 14:32:37 。[3]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清華(貳)》討論記錄》,復旦大學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中心網(/SrcShow.asp?Src_ID=1746),2011-12-23 14:32:37 。[3]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書後(一),簡帛網(/show_article.php?id=1609),2011-12-29 09:56:25。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認為,上述此說法難從。因為按照這種看法,晉文侯十年幽王被殺。幽王死後,攜王在位21年,為晉文侯所殺,那麼,晉文侯三十一年殺攜王。再加上“周亡王九年”,勢必超過晉文侯的在位年數35年。[4]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二),復旦大學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中心網(/SrcShow.asp?Src_ID=1760),2011-12-31 14:58:17 [4]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二),復旦大學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中心網(/SrcShow.asp?Src_ID=1760),2011-12-31 14:58:17 筆者以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上述駁論是正確的。那麼,如按照整理者“周亡王九年”是幽王滅後九年的說法,是否就無矛盾了呢?按照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的說法,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四點:從幽王死後到出現了攜王、平王(被稱為天王)的稱“周二王並立”(《紀年》),這一段時間即是《繫年》所言的“周亡王九年”。一直到幽王死後九年,即晉文侯十九年(也即是公元前761年),平王正式被認可為周王,接續幽王。平王東遷在平王正式成為周王後三年,即公元前758年。攜王立二十一年為晉文侯所殺,即晉文侯三十一年。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載,幽王被犬戎所殺在周幽王十一年,晉文侯十年,即公元前771年。次年,即公元前770年,為周平王元年、晉文侯十一年,此年平王“東遷雒邑”。《史記?晉世家》:“文侯十年,周幽王無道,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這說明《表》與《世家》是相符合的。按照《史記》的說法,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第二年(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元年,並且在這一年東遷雒邑。《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正義引《汲冢竹書紀年》:“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所殺。”這與《清華簡?繫年》的說法一致,此二十一年為攜王的在位年。[5] 李學勤:《清華簡〈繫年〉及有關古史問題》,《文物》2011年第3期,第71頁。[5] 李學勤:《清華簡〈繫年〉及有關古史問題》,《文物》2011年第3期,第71頁。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與上文《史記》等的說法相比較,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公元前750年,攜王立二十一年為晉文侯所殺。不同主要是:第一、平王元年是哪一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認為是公元前761年;而《史記》為代表的傳統說法認為公元前770年。第二、平王東遷在哪一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認為是公元前785年;而《史記》的說法是公元前770年。可見,兩者差別甚大。之所以出現以上差別,關鍵在於對《繫年》簡文的理解。《繫年》中明顯的時間是四個定點:第一、幽王(幽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