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石钟山记》中拟声词运用说开去
由《石钟山记》中拟声词运用说开去 本文主要谈谈《石钟山记》一文在对石钟山的命名的考查时,苏轼侧重从声音方面来考查,所以用了大量的拟声词和其他表现听觉的词。 汉语的拟声词自古就相当丰富,南北朝时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拟声词的作用的认识就非常之高,他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说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烁烁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早虫之韵。”这是刘勰的关于拟声词的评价。 拟声词,也叫象声词、模声词、拟音词。现代汉语中,拟声词是指模拟自然界客观存在物体的各种各样声音的一类词,包括人所发出的声音(除叹词外)和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它的特点是以专门摹拟现实物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自成系统,它的存在是以各种声音为基础的。 《诗经》使用拟声词的地方就有一百二十多处,三百零五篇中,有拟声词的诗篇有五十三篇之多,将近六分之一的比例。然而其中尤以十五国风中数量里最多。《诗经》中拟声词的运用,给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仔细听来有水声、虫声、风声、玉声、金铁之音、钟鼓之音等等,悦人耳目,畅人心意,怡人神智。可见《诗经》中拟声词的运用的广泛,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钟山记》一文中对石钟山的命名的考查时,苏轼就用了许多拟声词。 拟声词的运用给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带来了听觉的感官享受,水声、金铁之音、鸟鸣之音、钟鼓之音。例如《石钟山记》第二段“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焉”,指?然,即水激石声;??即击金石声;钟??焉,这里指??地发出声响。指用斧撞击石头发出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带入现场,似乎听到了撞击金石的声音。 苏轼探访石钟山的时间是“莫夜月明”时分,地点是“绝壁下”。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听到的是“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云霄间”鹘鸟的“磔磔”的惊叫声,以及“山谷中”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描写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磔磔”拟声词,它有多个意思:爆竹声,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元旦上?燃爆竹》写到“颍滨《除日》诗云:‘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棋子声,宋代黄机《传言玉女?次岳总干韵》词:“纹楸玉子,磔磔敲春昼。”琴声。,苏轼《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鸟鸣声,宋代陆游《露坐》诗:“磔磔禽移树,芒芒月堕空。”清代黄景仁《鹊踏枝?鹧鸪》词:“只许隔花啼磔磔,啼时又惹天如墨。”很显然《石钟山记》一文用的是鸟鸣声,“磔磔”这一拟声词,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鹳鹤的声音,渲染了绝壁下的阴森恐怖,写出了苏轼在探明石钟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容易。 而接下来苏轼用“有?坎镗?之声,与向之噌?者相应,如乐作焉”的“噌?”来形容钟鼓声,这种用法也不是苏轼的开创,汉朝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写的:“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而似钟音。”但也没有止于苏轼。清代赵翼在他的《同北墅漱田观西洋乐器》中写到:“噌?无射钟,嘹?蕤宾铁。”清代黄景仁《退潭舟夜雷雨》诗曰:“我舟忽尔移断岸,噌?水石声交加。”接着苏轼又写到“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周景王,东周第十二代君王。据《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四年(前521)铸成无射钟。无射,本为音律名,我国古代十二音律之一,因其钟之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名。此钟霸气,敲起来声势惊人,雄厚优美。“?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魏庄子,名绛,晋国大夫,卒谥庄子。据《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2),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给魏绛。歌钟,即编钟,十六枚为一肆,即一套,依音调高低编排,悬在一个架上,用以演奏乐曲。引经据典,肯定此二者皆为钟声。 至此苏轼通过这些拟声词的描述,写实地考察石钟山的情景,把实地考查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来由展现了出来。终于弄明白了山名石钟的真相,为下文转入议论、阐发主题铺垫。而我们读到此耳际似乎仍然还有金铁之音、鸟鸣之音、钟鼓之音。 可以说《诗经》中的善于运用拟声词,对苏轼,对后来的文学家们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看看它写水声,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guō,)。(《卫风?硕人》)施罟??,?鲔发发(音bō)。(《卫风?硕人》)二之日凿水冲冲(音chōng),三之日纳于凌阴。(《豳风?七月》)写钟鼓等乐器之音:简兮简兮,方将万舞。(《邶风?简兮》简:即简简,鼓声;一说,和大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邶风?击鼓》)伐鼓渊渊,振旅阗阗。(《小雅?采芑》)鼓钟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