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试论我国“审判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之建构【刑法专业论文】.docVIP

【最新word论文】试论我国“审判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之建构【刑法专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word论文】试论我国“审判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之建构【刑法专业论文】.doc

PAGE PAGE 10试论我国“审判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之建构[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侦查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在实践中凸显出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建立“审判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的设想:实现法院之司法审查权对审判前侦查程序、提起公诉程序的介入;强化法院庭审功能;确保审判职能中立;实现控辩平等对抗等等。 [关键词]刑事程序结构 审判中心主义 司法审查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刑事程序结构是指组成刑事程序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从横向来看,是指控、辩、审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从纵向来看则是指刑事诉讼中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主要阶段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①] 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刑事程序结构是一个葫芦型的构造,侦查程序活动构成了膨大的低端;审判程序活动虽也构成了一个膨胀的部分,但其实无论从期限还是从权力运用的独断性上看,均无法与侦查程序活动相比;而界于侦查和审判之间的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程序活动,也许只是葫芦上的“细腰”。民间对此形象的说法是:“大公安,小法院,可有可无检察院”。[②]因此,我国当前刑事司法程序的纵向结构是以侦查为中心的“侦查、起诉、审判”诉讼阶段论,而不同于西方的审判中心论,因为侦查、起诉与审判是处于平行地位的“三道工序”,法院对审判程序的司法控制十分微弱。[③]具体来讲,我国当前这种以侦查为中心的“三段论”刑事程序结构在实践中主要凸显出以下种种问题: 1、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表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将刑事诉讼看作国家专门机关与犯罪分子之间展开的一场较量,因此认为同为国家专门机关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尽管在诉讼中行使的职能不同,但诉讼任务却是共同的——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由此,在法庭审判中,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共同占据主导地位,将法庭审判视为国家专门机关追查犯罪的进一步延续,是对公安侦查结论和检察机关控诉主张的一种确认和维护,以协作、配合抛弃了控、审分离的诉讼职能区分原理,导致审判格局由控辩平等对抗、双方举证质证、法官中立裁判的程序异化为法官、检察官联手主导的“审理讯问”程序。被告人作为公、检、法三机关构成的“司法流水线”、“三道工序”上的“物件”,在法庭审判阶段仍为讯问的对象和诉讼的客体。可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所强调的“司法一体化”,违背程序主义基本理念和诉讼职能区分原理,损害了审判的中立性,使法官由中立的消权“裁判者”蜕变为带有治罪倾向的积极“审讯者”,从而使我国的刑事审判具有浓厚的治罪色彩。 2、公安机关侦查权力过大,侦查活动成为几乎封闭的系统,对侦查权缺乏有力的司法控制。公安机关对搜查、扣押等一系列程序活动可以自行决定、自行实施,检察机关对其监督乏力,通常也只是事后监督,除了对于构成犯罪的可以行使侦查权外,检察机关没有有力的措施对侦查活动加以控制;法院则根本没有以司法手段控制侦查的职权。而且公安机关可以行使的羁押期限也长得惊人,如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还可以从查明其身份之日起计算。此外经过审批还可以多次延长期限,几乎失去了以明确期限保障个人自由的作用。由于缺乏对侦查权的有力制约,不能在根本上遏制侦查权被滥用和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导致当前我国刑事诉讼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不良现象居高不下。 3、我国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的实际重心在侦查阶段,案件的实质调查和全面调查都在这一阶段完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终结的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证明要求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证明要求完全相同。审查起诉不过是对侦查结果的检验而已,而法庭审判亦不过是对审查起诉的结论加以检验、对侦查的结果加以第二次检验而已。而国外一般国家的侦查终结与审查起诉并无明确界限,提起诉讼的证明要求通常是有“合理的根据”(probable cause)即可,亦即定罪的可能性在50%以上便可以终止侦查并提起诉讼,他们把法庭作为实质调查的适当场所,对案件的全面调查通过法庭审判来完成。像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无罪判决率有时高达30%。[④]而我国侦查终结和提起公诉的条件与定罪标准一样高,侦查机关和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只能在确信十足的定罪把握的前提下才能终结侦查后提起公诉,造成无罪判决率极低,这样经过两次严格筛选后提交法庭的案件法庭调查事实的余地和留给辩护方进以实质防御的余地很小,再加上审判中过分依赖侦查中形成的各种笔录,法庭审判难免流于形式,即使已经进行了庭审方式改革,由于此一深层原因没有解决,法庭审判走过场的现象仍然严重。 4、在我国,检察机关的起诉事实上具有直接导致审判的效力。按照“两高”的司法解释,对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法院都应当受理,即使起诉需要移送的材料不充足,法院也只能要求补充材料,而不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