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斌椿使团走向世界第一步[权威资料].docVIP

1866年,斌椿使团走向世界第一步[权威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66年,斌椿使团走向世界第一步[权威资料].doc

1866年,斌椿使团走向世界第一步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走向世界”是晚清以来最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员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些认知超前者在面对一个满目苍夷的旧家的无奈和愤懑的双重挤压下被迫作出的反应,但朝廷的政治思维显然相悖下这样的反应。于是,走向世界举步维艰作一个大清同雇用的外同官员的屡屡建议下,清廷外交总管恭亲王奕新终于决定派出一支小小的使团出访欧洲,算是迈出了中国官方走向世界艰难的第一步。使团领队斌椿也被奉为“东土西来第一人”。   1866年是英同人罗伯特·赫德担任中同海关总税务司的第三个年头。这时他可以经常出入总理衙门与恭亲王、文祥、宝鋆、董恂等重臣相见议事。在他们眼里,这个31岁的年轻英国人处事机敏,为人谦恭,没有他的前任李泰国那么跋扈、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主持下,海关税收与日俱增,不仅可以偿付英法赔款,而且对中央财政的支持十分明显、尤其是赫德提出要把总税务司署衙门留在北京,更使恭亲王对他信任有加。这种信任很快延伸到个人情感上。与他年龄相仿的恭亲王甚至玩笑般试探过这位外国下属有没有打算迎娶一位中国女性的可能,虽然他并不十分清楚赫德早年在宁波时与他的中国情人阿姚如胶似漆的生活。但赫德还是拒绝了中国上司的美意。   前一年的9月,赫德向总理衙门提出回国完成终身大事请假六个月的申请;按照他的想法,“总理衙门将派出一个最高明的工作人员随行,担任记录等:这也是向遣使出同迈开的第一步。”他曾考虑过62岁的斌椿,总税务司中文文案,相当于赫德的中文秘书。两人年纪相差近一倍,赫德在他的日记中寥寥数语评价斌椿“办事敏捷,有才干”。在而后等待批复的日子里,他一直记挂着此事。   这些年来,赫德在中国海关逐渐建立起一套先进的行政系统,运作方式与大清国同家机关完全是两回事。他深得慈禧和恭亲王的信任,因此一直想“为中国做些事情”。他在1866年初的日记中写道,“我的目的在于使这个国家开放,使它得以领受基督教文明,从物质和道德上增进人类福祉:给予人们一个公正而明智的政府,教育他们和别人在和睦友好中共同生活。”所以,除了经营海关,通过海关税收对中同外交活动的资助不断扩大影响,赫德一直把中国与世界的平等联系当作一个目标,   其实,早在1863年,赫德就不断要求总理衙门派遣人员出访欧洲,他曾对文祥说,“除非向欧洲派出公使,否则中国人办事永远不会令人满意,”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中国人应该适应欧洲人的方式,并与世界发生联系,这样才能被国际社会接受。但总理衙门一血对此不置可否。   在很大程度上,赫德把自己当作了大清国的外务总管。在他看来,通过总理衙门派员与他随行欧洲是为中国在欧洲设立外交代表嵌入一个楔子,或者说是打个前站。   但恭亲王对这事并未立即表态,即使他感到此事可行,也还要皇上批准。总理衙门的迟疑不决当然是有原因的:恭亲王也许并不明白赫德建议派员随行的深意,但以他对这位洋下属的了解,应该是可以猜出几分的,况且赫德类似的要求并不是第一次,只是这次更具体化罢了。摆在大清同面前最核心的问题是,是下决心真正与世界发生关系还是敷衍,甚至仍坚持鸦片战争之前的所谓“羁縻(笼络)”之策。条约是签了,虽说并不平等,但从长计议,如果清帝国仍梗阻于平等外交这个瓶颈性问题,跨不出关键的一步,就永远无法争取到平等。一个二千多年的老大帝国放下架子确有极大的心理障碍。从“礼仪之争”到平等外交、互换使节,如此剧变清政府真的没有作好准备。正如恭亲王在奏陈中说的那样,“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许。唯思由中国特派使臣前赴各国,诸费周章。而礼节一层,尤难置议,是以迟迟未敢渎请。”说来说去,还是“礼节”所绊。   1866年2月20日,赫德终于得到喜讯,“廷谕派斌椿等人随我旅行游历。”他在日记中还特地用汉字记下这一天,“正月初六日”。从提议到批准经历了四个多月。   总理衙门最终同意斌椿随赫德一起前往欧洲,似乎是接受了他的建议,事实上是无奈之举。按恭亲王本意,派遣出访的使臣,不能培养成可用之才,乃是徒劳。但在总理衙门的官员章京、郎中或员外们看来,中国是最好的,何必要考察外国。堂堂政府官员,追随一个年轻老外远涉重洋出国游历,简直丢人。这正是恭亲王所称“礼节”之争在中国官场上的典型观照。所以,斌椿与赫德随行算是恭亲王勉强用人,心机良苦。接着突击授予斌椿_一品顶戴,委以“总理衙门副总办”之职。既壮了他的胆,又使出访团有了一个名分。   斌椿,汉军正白旗人,原山西襄陵知县,后捐八旗副护军参领衔,享受正四品待遇。后被赫德聘为总税务司文案,他的儿子广英则协助老爹办理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