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论-教学资源
上编:阅读论 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诗词、散文鉴赏 小说、戏剧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科学论文的阅读 阅读教学论 导 论 二、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 社会交际方式: 1、口头的和行为的方式 三、思维能力的训练手段 阅读与写作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壳。 阅读需要思维整合。 写作需要思维创造。 培养思维能力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第二节 阅读与写作: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第三节 阅读与写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阅读与写作和素质教育思想息息相关 阅读是人类文化的传承 写作是精神创造的渊薮(sǒu)(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第四节 阅读与写作的素质要求(了解) 高尚的思想人品 开阔的文化视野 艺术的审美趣味 敏感的语体把握 自觉的文体意识 隐性的非智力因素 电脑的知识技能 高尚的思想人品 乐观精神 强烈的求知欲 现实态度 健康的心理状态 坚韧不拔 独立性 一颗博爱之心 适当依靠他人 发怒能自控 宽容精神 有长远打算 热爱自己的事业 善于休息和娱乐 开阔的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就是一个人对文化理解的深广度,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民族文化感知的自觉度。 它来源于理性的文化意识和观念。 敏感的语体把握 自觉的文体意识 阅读和写作文章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裁来运用相应的方法。 “作文必先定体” “淡化文体意识” 第五节 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 课程的结构体系 1、导论 2、阅读论 (1-6章)侧重文学作品的欣赏 3、写作论(7-13章)侧重一般文章的写作 4、附录 课程的学习方法 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整体有机融通起来 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互动关系 从语文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小 结 本章内容是学习本教材的总体论述。它阐述了阅读与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辩证互补关系,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阅读与写作对人的多方面素质要求,以及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学习方法。 * * 阅读与写作 教材特点: 1、理论色彩较浓(导论、第一章、 第七章); 2、阅读论中侧重文学作品(诗词、散文、小说、戏剧、儿童文学、科学论文)的鉴赏,写作论中侧重于指导一般实用文章(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日常应用文)的写作; 3、“教学论”专章充分体现师范性的特点(第六章、第十三章)。 学习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有关作品,掌握基本理论。 2、认真进行阅读、写作实践,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3、一定要提前预习,及时复习。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认真领会解题思路,解决作业问题。 参考书目: 《阅读学新论》,曾祥芹主编,语文出版社。 《现代阅读学教程》,王继坤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写作学新稿》(修订本),裴显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基础写作学》,刘锡庆著,中央电大出版社。 《写作》,王光祖、杨荫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脑写作:方法与技巧》,金振邦著,辽宁师大出版社 考试题型 ①论述题 论述题的范围,包括导论、阅读论和写作论。论述的内容一般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发挥,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它不需要学生复述教材上的现成内容,而需要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观点,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阐释。 ②阅读题 阅读题侧重于文学作品,也包括其他非文学体裁的文章。有的是自由度较大的解读,有的是有一定限度的解读,有的是提出具体问题请学生加以回答。不管采用上面哪一种形式,它都给学生留出了自由发挥的巨大艺术空间。它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③写作题 写作题主要侧重实用性的非文学作品,一般不要求写诗歌、小说和戏剧。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实际来写。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文字在800字左右。 本学期考试题型为论述题和阅读题,分别是60、40分。下学期考论述题和写作题,分别是60、40分。 考试方式 这门课程的考试,强调评估能力的素质测试,采用开放式考试和弹性计分的方法,实行激励机制。考试目的不是为了检测教材内容的识记,而是强调学习方法论的引导。考试内容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的内容,增加学生易于发挥、表达见解的因素,注重对学生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测。给学生某种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水平。 这门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开卷考试。 课程结构 下编:写作论 导论 文章写作过程 记叙类文体写作 议论类文体写作 说明类文体写作 日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