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功效难显整合.docVIP

一次功效难显整合.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次功效难显整合

一次功效难显整合   由于双龙存在劳动力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采购体系不透明等问题,上汽派出精兵强将做整合努力,看上去就像竹篮打水      谁也没有占卜未来的水晶球。从一开始起,在并购双龙过程中,上汽抽调了集团各单位的精兵强将,力求能够让双龙重新腾飞,每个人都尽心尽力:   蒋志伟,上汽集团副总裁、并购指挥长。在并购双龙之前,蒋就是上汽各类对外并购战役的前方统帅,从2002年上汽通用五菱,到烟台车身厂、山东大宇项目、沈阳金杯,以及2002年与通用一起入主韩国大宇等。在胡茂元等最高层的授意下,蒋志伟可谓运筹帷幄,无往不胜。双龙并购战的前期,都是蒋志伟负责具体领导的,并曾担任双龙的代表理事。   张海涛,上汽派驻韩国双龙的领头人,曾为上汽零部件公司中的王牌军之一――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1月,小年夜的当天,他接到通知,被任命为双龙汽车中方代表理事兼首席副社长,照他的话,这个任务不简单,那年过年都在家里做功课。在韩国双龙的总部和中方宿舍中,记者多次与张海涛深谈,他思路清晰,性格包容,当年对于中韩文化之间的隔阂以及双龙的问题都一一剖析,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即使是副手们,上汽派驻的人也都响当当:   沈剑平,有着丰富的产品工程技术背景;   于琼根,原上海大众市场总监,在上海大众多个部门任职,对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都很有经验。   此外,曾经在双龙掌舵的人都在上汽很有资历:      上汽曾在2006年委任大名鼎鼎的墨菲前往双龙,接替蒋志伟的代表理事职务,墨菲时任上汽股份执行副总,地位颇高,加上他曾带领通用中国取得骄人业绩,在业内备受尊重;而最后接替张海涛的蓝青松也很有管理和经营经验。   从名单来看,上汽派驻双龙的人都非等闲之辈,整个经营班子的搭建也算完备,绝不是随意拼凑的。   上汽经营团队在2006年全方位入驻双龙后,面临的是一个困难局面:长期以来,双龙的产品向所谓高端、特殊、小批量方向发展,虽然在2000到2003年间,由于韩国的SUV产品竞争面不广,加上韩国政府为降低汽车排放而推广使用柴油,双龙的SUV产品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产品的、新技术新配置的不断使用,双龙所谓的技术优势和较高市场份额被逐步地削弱和侵蚀。到了2004年底,双龙SUV产品在韩国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50%多降到了20%。   从单个产品来看,双龙2004年上市的MPV产品RODIUS是在CHAIRMAN平台上开发的,由于市场需求把握上出现问题,成本高居不下,另外造型奇特,英国汽车媒体评论像“受惊的河马”,用户少有问津,原设想每年5万辆的产销量目标一半都未达到。2005年5月推出的中型SUV产品凯龙(KYRON)和2006年3月上市的小型SUV产品爱腾(ACTYON),由于使用的是车架式结构,整车重量重、造型古怪、品牌策略出错等问题,同样没有达到预定的产销目标。   当今,汽车行业里新产品的开发一般需要2年半到3年时间,双龙从2002年开始陆续开发的3个产品都未获得成功,这为双龙是否能持续经营埋下了祸根,也为双龙出了个难题:这就是既要确保上述产品达到或超过产销平衡点,又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新产品的如期开发和上市。   同样,由于双龙工会强势,劳动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均劳务成本占单车销售价的20%,远高于8%的国际水平;采购体系不透明,采购成本高;加上当时对于双龙不看好,银行贷款难以取得,使得现金流日益紧张,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双龙前进的绊脚石。   上汽在入主双龙之后,马上开始了百日整合,从多方面为双龙“开刀诊病”:   在产品上,上汽从2005年6月开始着手协同开发产品,2006年初双方开始确立以上汽出资的A级车平台开发计划,双龙成为A级平台开发的HOMEROOM,基于同一平台,双方既开发双龙使用的SUV车型,也开发上汽使用的轿车车型;同时,在上汽引导下,对于双龙的主力车型“主席”(CHAIRMAN),进行深度开发,力求借助上汽在国内的开发力量和中国产品的理念,对于双龙产品进行更合适地改进,包括造型、油耗等多方面提升;   在管理上,改变过去“一碗水端平”的弊端,为保留和激励优秀员工和高潜力人才,公司积极实施人事制度改革,首次引入MBO绩效考核制度,把业绩考核与个人的工资晋升和职务晋级紧密结合起来。经营管理层每年拿出年收入的10%作为MBO奖金,每半年考核一次MBO,依据考核结果实施零到两倍的奖励,同一级别年收入差别扩大到43%。通过目标考核,实施末尾淘汰制度,对团队内绩效排位末10%的人员进行强制性的岗位流动。同时,改革每年固定增加工资的不合理制度。在分配上将每年业绩考核结果与升级和工资调整紧密联系起来。引入浮动分值制度,尝试将个人业绩与年度增资紧密挂钩。在营销部门,率先实施将固定奖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