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专升本模拟题doc-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试题卷
PAGE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模拟试题卷 大学语文(专本)一、选择题1、下列诗作属于徐志摩的是( )A.《再别康桥》 B.《雨巷》 C.《北方》 D.《赞美》2、 描写大体可分为( )A.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B.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C.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D.自然风光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3、论据有( ) A.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B.类比论据 对比论据C.例证论据 演绎论据 D.比喻论据4、《论快乐》选自巴金的( )A.《写在人生边上》 B.《谈艺录》C.《人·兽·鬼》 D.《七缀集》5、《论毅力》用的论证方法是( )A.引申法 B.推理法C.正反对比法 D.反面论证法6、《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 )A.《五代史》 B.《新五代史》C.《唐书》 D.《新唐书》7、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一黑暗现实情况的是( )A.庄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8、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王安石 C.苏轼 D.白居易9、《季氏将伐颛臾》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象征 C.对偶 D.比喻10、《心灵的灰烬》的体裁是( )A.议论文 B.记叙文 C.说明文 D.杂文11、《灯下漫笔》是一篇( )A.文艺性政论文 B.说理性政论文C.学术性政论文 D.随笔12、《陈情表》选自( )A.《昌黎先生集》B.《昭明文选》C.《欧阳文忠公集》D.《王荆公诗文集》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 )A.王昌龄 B.岑参 C.曹操 D.陆游14、《行路难》(其一)的体裁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七言歌行体 D.古体诗15、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是( )A.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B.边塞诗的代表C.闺怨诗的代表 D.格律诗的代表16、唐代诗人中被称为“小李杜”的是( )A.李白 杜甫 B.李商隐 杜牧 C.李白、杜牧 D.李贺 杜牧17、“青莲居士”指的是( )A.陆游 B.苏轼 C.李白 D.白居易18、《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属于( )A.“七月”诗派的作品 B.“九叶诗派”的作品C.“现代派”诗的作品 D.“新月派”的作品19、《天净沙·秋思》在体裁上属于( )A.小令 B.散曲 C.杂剧 D.古体诗20、《长亭送别》选自元杂剧( )A.《牡丹亭》 B.《西厢记》 C.《长恨歌》 D.《莺莺传》2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采用的手法是( )A.比兴 B.拟人 C.排比 D.夸张22、从内容上看,《氓》是一首( )A.弃妇诗 B.田园诗 C.讽喻诗 D.爱情诗23、《杜陵叟》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杜牧 D.岑参24、陆游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字务观,号( )A.放翁 B.东坡居士 C.青莲居士 D.易安居土25、下列作品中属于郭沫若的作品是( )A.《再别康桥》 B.《尝试集》 C.《女神》 D.《北方》26、《再别康桥》选自( )A.《猛虎集》 B.《志摩的诗》C.《翡冷翠的一夜》 D.《新月派诗集》27、《陌上桑》在体裁上属于( )A.“乐府诗” B.古体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28、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作丰富并有极高艺术造诣的诗人,他确立了新的诗体( )A.离骚 B.楚辞 C.四言诗 D.杂体诗29、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国风》 B.《离骚》 C.《乐府诗》 D.《诗经》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