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特森多面人生
皮特森多面人生 25岁时,彼得?皮特森(Peter G,Peterson)便成为了市场调研机构Market Facts的执行副总裁,并实现了8年内让公司运营收入翻4倍的奇迹。2008年,他在《福布斯》杂志(Forbes)全美400富豪榜中以净财富28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149位。除了是一名成功的金融家,皮特森还是一位出色的美国商人、政治家、财政赤字反对者和作家。 不同于黑石集团(以下简称为黑石)另一位创始人施瓦茨曼向来与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皮特森对近几年来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并多次在公众场合指出目前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 皮特森认为,目前美国缺少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解决问题的意愿。于是在2008年,皮特森从黑石上市中获得的18亿美元收益中拿出10亿美元成立了彼得?c?皮特森基金(Peter c,Peterson Foundation),一支以“我们的美国,我们的未来”为口号的爱国主义基金。 强盗式的收购家 皮特森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皮特森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精明的头脑受到了大富豪洛克菲勒的赏识,将他吸纳到自己旗下的一家私营慈善基金会。而后皮特森在慈善基金会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美国政客的关注,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自任命皮特森担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一年后,皮特森便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成为了商务部长,也成了他纯粹政治生涯的完结篇。 单调的政客生活无法满足富有冒险精神的皮特森,相对华盛顿而言,华尔街的“战争”更吸引他。一年商务部长期满后,皮特森毅然离开,转身进入了华尔街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并在两个月后被任命为该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在那里皮特森结识了小他20岁的忘年交――史蒂夫?斯瓦茨曼(SteveSchwaman)。 1985年,两人因不愿卷入雷曼兄弟的内部纷争而一同离开,以4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华尔街开了一间小到不起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黑石。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家连开业庆典都开不起的小公司,竟会成为后来私募股权投资领强盗式的收购者。 皮特森运用自己和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的私交,为黑石争取到索尼在美国的收购代理权。当时正值日本企业在美发展的黄金时期,无数标有日本制造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充斥着美国市场,这引起了美国大批政客的排日情绪,也为索尼公司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但皮特森运用他广阔的人脉关系和精明的外交手段为索尼公司促成了这笔交易,也正是他为黑石挖到了第一桶金,从此黑石便开始飞速发展。 在皮特森担任黑石董事长的20年间,他为黑石的快速扩张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竞争对手们的眼中,皮特森就像一个霸道的强盗,时常在他们认为交易已经达到“米已成炊”的阶段,出其不意地掠走他们的“口中肉”。即便他荣升为资深董事长之后,这种状态也没有改变。房地产信托基金公司美国沃那多房产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文?罗斯(Steven Roth)就是其中一个被皮特森抢走“口中肉”的人。 2006年初,全美最大的公开上市的写字楼,办公物业持有公司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sTrust)由于经营不善,决定将公司部分资产出售。EOP的董事长山姆?泽尔(sam zell)与老友史蒂文?罗斯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后达成了合并意向。这时皮特森在罗斯不知情的状况下多次与泽尔接触,而泽尔仅给出“价格合适董事会考虑”的答案。 2006年11月,经过皮特森的“运作”,黑石与EOP以每股48,5美元的价格达成了收购协议。这令罗斯措手不及,但他立即展开了新一轮的竞购,给出每股52美元的价格。但志在必得的皮特森看好商业地产的前景,豪不犹豫地将价格提高到每股54美元。罗斯也毫不示弱,给出每股56美元的最后价格,但由于实力有限,部分款项要以股票的形式支付,这造成合并的完成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黑石仅需要一周。 这场竞购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在2007年2月EOP董事会通过了与黑石的合并,同时黑石也给出了每股55.5美元的最终价格。这成为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史上最大的收购案,黑石也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商业地产管理商。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还是认为黑石占了大便宜。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starwood Hotels&ResortsWorldwide)的创始人兼cEO巴里?斯坦里克(Barry Sternlicht)甚至将此次收购称为“最大的抢劫”。至此,皮特森终于成功地将黑石推上了事业的巅峰。 可敬的金融家 2007年6月21日黑石成功上市,仅仅一个小时,81岁的皮特森便成为了亿万富翁。那天皮特森最想做的就是能让自己的父亲知道这个消息。皮特森的父亲是一名希腊移民,他大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