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程颢识仁篇和定性书
浅谈程颢识仁篇和定性书 程颢,字伯淳,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河南伊川人。和其弟程颐并称“二程”,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传统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后来学者尊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程颐为“伊川先生”。 二程是兄弟,许多哲学基本问题上,他们观点是高度一致的,程颐本人也曾明确地说“我之道盖与明道同”。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存在差异。二程之间这种差异对后世理学内部形成“理学”、“心学”起了相当重要的诱发作用。 黄宗羲论其异时也曾说过:“明道,伊川大旨虽同,而其所以接人,伊川已大变其说。故朱子曰:明道宏大,伊川亲切。大程夫子当识其明快中和处,小程夫子当识其初学者年之严毅,晚年又济以宽平处……两程子接人之异,学者不可不致审焉。” 程颢“专主敬”,“明愉中和”,程颐益“穷理”“严毅宽平”,程颢重视主体的自我觉悟,体会人心与万物浑然一体的仁者精神境界,能够体现程颢哲学特点的是《识仁篇》和《定性书》这两篇文章。《识仁篇》的全文如下: 学者先须识仁。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素。苦心懈则有防,民敬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 “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已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定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 “必有事焉而勿正,必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貌岸然。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程氏遗书》卷二) 黄宗羲在《明道学案》中,对程颢和《识仁篇》经予很高的评价:“明道之学,以识仁为主,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无所不入,庶乎‘所过者化’矣。”(《宋元学案》卷十三) 在程颢看来“仁”是极为重要的,不仅义、礼、智、信都是仁的表现,而且识得仁的仁者就会浑然与天地万物一体,达到孟子所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程颢认为“仁”是自己所固有的道理,而不是从外面灌注进来的,不必舍己到“外”中去穷索仁理,反对只知防止、警惕内心邪念于外物引诱和专注在外边穷理的做法。认为只要以“诚敬存”自己所固有的“仁”就能达到仁的境界。首先是识得仁,然后对心中固有的仁的体验以诚敬存养之,而后恢复固有的良知、良能,而固有的良知、良能的恢复,则要经过“反身而诚”和以新习“夺”掉“旧习”的过程。程颢认为仁的道理极其简约,关键是自己能不能守住它。真正守住了仁,就会成为“仁者”,达到“浑然与万物同体”的儒家最高精神境界。 程颢的仁学很明显与张载《西铭》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有相同之处。《西铭》中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舆也,”正如《识仁篇》中所说“《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只不过程颢更注重个人心体验,强调“不须穷索”的直觉体会,认为经过一种诚敬的修养,人就会体验到超越一切的对立,体验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浑然整体。有了这种对宇宙的直接体会,人就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在完全自觉中体会到精神的快乐,也就是程颢所说的“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程颢的仁学思想有其深刻意义,对后来学者理解“仁”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程颢的《答横渠先生定性书》,本来只是答复张载的一封信,但由于它开启了道学造精人微的门径,所以在道学史上具有经典之作的意义。全文如下: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已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即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易》曰: “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恩。”苟规规于外诱之际,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为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顾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学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 《易》曰: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 “户斤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面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何如哉?夫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docx
- 立柱桩施工方案.docx VIP
- 碧桂园北湖项目营销策略提报 -房地产-2024-.pptx VIP
- [云南]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
- 09J940 皮带运输机通廊建筑构造.pdf VIP
- BSI MDR Requirement 欧盟MDR要求培训课件.pdf VIP
- 13《精卫填海》课件(共32张PPT).pptx VIP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全文).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简答题库(含答案).pdf VIP
- YS_T 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