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挥之不去敬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挥之不去敬慕

永远挥之不去敬慕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艺理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关于其出生年、籍贯以及生平的介绍,多有差错,故正确表述如下:祖籍河北沙河,寄籍浙江杭县(今杭州,其母之籍贯),后落籍北京。清光绪28年即1902年阴历12月初8日(公历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东城,取名治华,号实秋。13岁进入清华学校读书。1921年5月28日在《晨报》上第一次发表散文诗《荷水池畔》,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1923年8月从清华学校高级科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英语、欧美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他学成回国,先后执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与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创办“新月”书店,后创办并主编《新月》杂志;1930年前后与鲁迅展开“阶级论与人性论”的大讨论,1935年又与罗隆基创办《自由评论》周刊,故而成为著名的“新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作家。1949年6月赴台,先后任台湾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国立”编译馆馆长等。作为翻译家,其代表作是40卷《莎士比亚全集》;作为学者与理论家,其代表作是论著《梁实秋论文学》与三卷本编著《英国文学史》;作为散文家,主要散文集有《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秋室杂文》、《谈徐志摩》、《清华八年》、《谈闻一多》、《槐园梦忆》以及《西雅图杂记》等等。被誉为“台湾散文的一代宗师”。   梁实秋写人物的散文不算很多,对徐志摩、闻一多、鲁迅、结发妻子程季淑、续弦夫人韩菁清等等,都有生动的叙写,且多为长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为纪念他在清华学校读书时的国文老师徐锦澄而作,是作者一些怀人作品中的一个极短篇。惟其如此,也就可以看成其人物散文的经典了。写作其时,作者已近古稀之年。在小学、中学、留学期间作者受教的中国与外国的教师很多很多,在他们中间,唯独让他终生难忘的却是这位徐先生。故而在文章开头,就简洁而又明白地交代回忆老师的缘由:“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无论是“我”对徐老师的印象,还是徐老师给“我”的“受益”,因为这两个方面都达到“最”的程度,所以对作者来说,“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就必须写篇文章来纪念他。以下,文章就从上述两个方面叙写徐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形成了整个文章结构的两大块面,即互为依存的两个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写徐老师的外部形象特征。   首先写学生对徐老师的总体印象:“凶”。因为他“凶”,所以包括作者在内的学生,给他取了一个“徐老虎”的绰号。学生中间相互取绰号是很普遍的现象,多是同学间亲密相处的表示。但学生给老师取绰号就很少见了,绝对是对老师的“大不敬”。学生背地里以“老虎”称呼徐先生,可见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太糟糕了。为什么他凶狠如“虎”,为什么学生对他如此“大不敬”,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追问与期待的悬念。第二,写徐老师像(相)貌的“古怪”。头――很尖,秃秃的;脸形――方方的,扁扁的;鼻眼――“过分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很不协调和谐,加上“戴一副墨晶眼镜”,就把他的丑陋的“模样”更加夸张了;以致他成为学生时期的作者作漫画的对象。第三,写徐老师像(相)貌的脏污。他与孔乙己很相似,“身材高大”,“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且上面“油渍斑斓”;不过孔乙己的脸上常留有伤痕,而徐老师的脸上比孔乙己更有特征,“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甚至作者还进一步写道:“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簪,他用手背一抹。”从作者的描述来看,徐老师患的是慢性鼻窦炎,因为在旧社会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故而不间断地流鼻涕。又因为他思想集中于教学,没时间去擤,于是就养成了很不文雅的“吸溜”鼻涕的习惯。(作者故意这么写,不为老师解释,就是让读者去想……)第四,写徐老师平素仪态的孤傲与狷介。“仰着头”――什么都不在眼下、“迈着八字步”――悠然特立独行、“两眼望青天”――心怀不凡志向、“嘴撇得瓢儿似的”――自鸣得意:这些情态的背后,是他十足的自信。他惟其自感肚子里有学问,就拥有了立身处世的底气,于是表现出孤傲狷介、特立独行的个性特征,外向为目中无人、傲视一切、不苟言笑、我行我素的情态。   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徐老师内里的“凶”:作为“严师”的敬业精神与宽仁胸怀。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他的“凶”。   首先,写国文教学秩序混乱的环境迫使他“正当防卫”。文章叙说清华学校国文教学的混乱、“糟糕”的背景:学校教育实行重正科轻副科的教学机制,上午安排正科,严格对学生的各种教学与考试要求;国文作为副科,则安排在下午,“成绩与毕业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