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与模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暗示与模仿

社會化與教育 林以凱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化的內涵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肆、社會化與教育的關係 壹、社會化的內涵 社會化的定義 個人社會化,是個人基於其身心特質與稟賦,和外界社會環境交互感應或學習模仿的一種歷程;個人由此而獲得社會上的各種知識、技能、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一方面形成獨特自我,一方面履行其社會角色,以圓滿的參與社會生活,克盡社會一份子之職責。 (陳奎憙) 社會化的基礎 個人方面之基礎 社會方面之基礎 個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方面之基礎 社會化的基礎-個人方面 人類獨特的心理能力-智慧,能使人具備學習的能力、抽象思考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並充分運用之。 人類身心成熟的過程相較於其他動物緩慢,所以有較大的可塑性,能經由社會化的過程,奠定人格的基礎。 人類具有語言及文字,可以傳遞思想並相互溝通;象徵及符號互動(Symbolic Interaction)。 社會化的基礎-社會方面(1/2) 可從「制度」及「文化」加以探討。 不同社會的制度及文化、以及不同內涵的制度及文化,都會影響個人的社會化過程。 社會化的基礎-社會方面(2/2) 制度:對於人類社會生活予以系統安排的一種方式。 文化:社會因歷史背景、地理環境、以及民族特性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模式。文化吸收或濡化(Enculturation),意指個人受社會的文化或次文化薰陶,而養成獨特行為模式或價值觀念的一個過程。 社會化的基礎-個人與社會交互作用方面 社會化必須在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和社會環境的充分接觸與交互作用下,才能進行。 社會化的方式 有意的社會化-成人為使青年或兒童接受某些規範與價值,依照預定的計畫,採取適當的步驟,直接教導他們遵從這些規範與價值所做的努力;例如獎賞與懲罰。 無意的社會化-在自然的人際交互關係中進行,透過無形之中的影響力而達到社會化的過程;例如暗示與模仿、認同作用。 社會化的方式 獎賞與懲罰 桑代克(Thorndike)學習律中的效果律。 現代心理學中的「正增強」、「負增強」。 魯特爾(Rotter)的「期待-增強說」。 華斯達與史金納(Ferster Skinner)的「增強方式」-連續增強、間歇增強。 社會化的方式 暗示與模仿 決定模仿行為的要素有三,包括(1)示範者本身的特質,(2)呈現的方式,與(3)觀察者的特質。 達爾德(Tarde)在其「模仿定律」中主張社會的過程包括兩方面,(1)個人創造,也就是發明,與(2)個人同化,也就是模仿;而模仿是使發明傳播於社會的方法。 社會化的方式 認同作用 認同是一種普遍性的學習,它包含對於實在的或象徵的對象之一種「視同一體」的感覺,不受時、空所限制。 最早分析認同作用的心理學家為佛洛伊德(Freud)。 探究社會化特質的途徑 社會化的主要作用乃是個人透過社會過程而逐漸了解他人與自我的關係,因此探討自我觀念的發展,可以了解社會化的真義。 社會化的結果表示個人在社會團體中獲得地位與享有其身份,因此社會化也是角色學習的過程,故而探討角色學習原理,對整個社會化過程的了解有重大意義。 貳、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理論學說(1/2) 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發展論:本我、自我、超我。 柯萊(顧里、Cooley)的「鏡中自我論」(Looking-glass Self):自我觀念的形成是透過與外界的接觸而得,包含了三個階段-(1)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貌,(2)想像他人對此形貌的判斷及批評,與(3)自己對於這種判斷所引起的自我感覺。 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理論學說(2/2) 米德(Mead)認為自我觀念是起於社會經驗,強調個人與社會互動的重要。 郭為藩提出自我觀念發展的三個階段-(1)惟我中心期,是「生物我」萌芽及茁長的時期,(2)客觀化期,是「社會我」發展的重要時期,與(3)主觀化期,是「心理我」蓬勃發展的時期,同時與「生物我」及「社會我」綜合成完整的自我觀念。 參、社會化與角色學習的歷程 角色的概念(1/2) 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常決定於他當時所承擔的角色。 每一個人常同時具有許多不同的角色,此即墨頓(Merton)所說的「角色組合」(Role-set)。 角色可以分為社會規定的角色(例如學生)與自願的角色(例如店員)。 角色的概念(2/2) 社會制度與團體對個人有不同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之間,彼此常互相衝突。 個人行使角色方式的不同,以及個人角色的改變,會影響其社會關係。 角色的學習 霍頓(Horton)與韓特(Hunt)在其合著的「社會學」一書中,強調個人主要是透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