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文房四宝.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博物文房四宝

PAGE \* MERGEFORMAT 9秦汉时期三足石砚 汉 通高14.3厘米 直径16.5厘米 1958年安徽省太和县汉墓出土 石质。由上盖与底座两部分组成。上盖雕成双孔提梁式,饰以走兽和云纹。砚面平而无池。底有三足,作熊立状。设计精妙,造型浑朴,是汉砚中少见的珍品。 兽形铜盒石砚 汉 长12.5厘米 宽7厘米 高6.5厘米 1957年安徽省肥东县出土 砚盒为铜质,由盖与底座两部分组成,盖顶置一环钮。兽身原镶嵌绿松石,出土时多已脱落。内置砚石一片,作研墨之用。此砚制作精美,显示出我国汉代铸造工艺的水平。 北凉时期古麻纸 北凉) 高昌出土 北凉神玺三年(公元399年)道人宝贤抄写《干佛名经卷》,通长122.7厘米,高23.5厘米。北凉经纸以麻纤维制成,质地厚硬粗糙,表面无光,坚韧耐用。此纸年代久远,今已鲜见。 多足圆形赭釉瓷砚 隋) 高6.5厘米 口径15厘米 底径18厘米 1952年无为县严家桥出土  圆形,砚面微凸,无釉,外侧—周为水池,砚身下为21个蹄形足,排列紧凑,足底相连形成圈足。砚身、池及圈足外侧均施赭釉。多足砚源于魏晋时期的三足砚,经南北朝至隋已发展为多足砚,并且砚足逐渐增高。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故此砚又称辟雍砚。 药黄纸 隋 隋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4年)李思贤抄写《法华大智论经卷第五十三》 ,通长911厘米,高26厘米。纸质精匀腻薄、纹理细美,色呈药黄,舔之味苦,系以大麻为主要原料制成,染以黄檗之汁,取其避虫。一般用于书写经文。鸡距笔 唐(复制品)) 长28.5厘米 径1.5厘米 笔管与笔帽选用湘妃竹,笔头呈笋尖式,用鹿毫为柱心,麻纸裹柱根,兔毫为外披。因其形制似鸡爪后面突出的距,故称鸡距笔。并以形容其笔锋短小犀利,诗人白居易《鸡距笔赋》曰:“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鸡距笔劲健硬挺,“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以中山兔毫作之尤妙”。古中山即今安徽宣城一带。箕形歙砚 唐) 长19.4厘米 上宽11.4厘米 下宽13.5厘米 高2.5厘米 1958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 砚作箕形。底部前端有二方足。石呈淡青色,质地细润,形制古朴,为早期歙砚之典型。 青瓷羊形水注 六朝) 高10厘米 最长11.6厘米 最宽6.8厘米 1972年安徽省宣城县出土 羊呈跪形,直颈,鼓腹,首平视,羊角弯曲向後置於耳上,背部有三个一高二低的管状形流。釉色青灰,施釉不及底,釉面有细小开片。造型生动。羊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有吉利、祥瑞之意,羊与祥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用羊的造型做文具,既为实用品,又为吉祥物。影青人物瓷水滴 北宋) 通高10.5厘米 长7.8厘米 宽5.4厘米 1975年安徽省太平县出土 砚滴精致小巧,分上下两层。长方形底座,四角呈棱花口。浅腹,平底。上部与底座有子母口相合,并堆塑一仰坐童子,身旁塑一花瓶,瓶内中空,可盛水。瓶上有柱形盖钮,中间有一小洞,可插入瓶中吸水到砚石上研墨。这件水滴造型独特奇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眉纹枣心歙砚 宋) 长21.3厘米 宽13.5厘米 厚2.5厘米 1953年安徽省歙县小北门宋代窖藏出土 此砚的砚心由椭圆形眉纹石片嵌入砚体而成,可以取出。为古砚形制之最奇特者。宋时制砚甚重佳石,这种奇巧的设计,可称匠心独运。金粟山藏经纸 宋) 总长857.7厘米 高27.8厘米,共由15张经纸粘接而成 宋《金粟山大藏阿毗达摩法蕴足论卷第一卷》 每纸长60厘米,幅幅纸心钤盖:“金粟山藏经纸”小红文长方印,并绘朱丝栏行界。金粟山(浙江省海盐县广惠惮院)藏经纸,乃宋代特有的著名纸品,此纸大约造於宋代熙宁至元丰年间(公元1068年至1085年),纸坊在苏州承天寺。系经楮树皮加工而成,专供寺院写经之用。其内外加蜡加砑使之硬,黄药濡染而发黄。兼因纸厚重,纹理粗,精细莹滑,久存不朽,甚为名贵。其内外加腊砑光工艺,乃宋代造纸业由笺纸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之技法,与唐代的仅仅加腊使纸坚挺平滑、透明美观之法不同。故其不但书写效果尤佳,而且历经千年沧桑,纸面仍然黄艳硬韧,墨色如初,黝泽似漆。木纹皮纸 宋) 长37厘米,宽9.7厘米 安徽省无为县宋塔出土 吴越王钱弘造印《陀罗尼经卷》及佛咒、经文。此为佛咒,系公元十世纪初(公元924年)的雕版印刷品,乃我国早期木纹纸的新发现。其原料以楮树皮为主,纸质坚韧,表面粗糙,未起纸毛,纤维结块,厚薄不匀,色呈灰绿,晦暗无光。盖其制作不精,且原料蒸解未透,尚留树色之故也。纸上木纹,乃由雕版水墨印刷所致。花纹形肖逼似、疏朗有致包绶用砚 北宋) 长17.1厘米 宽10.8厘米 高2.1厘米 1973年合肥市大兴集包绶夫妇墓出土 长方形,砚石灰黑,质较硬,无纹理。砚面前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