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第二节 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与口腔环境 唾液是由三对大涎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组成的混合液体 口腔是一天然开放系统,唾液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1. 唾液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新鲜底物 2. 唾液可去除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 3.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改变唾液的成分 唾液分泌类型 静态分泌:小唾液腺 动态分泌:大唾液腺 人体每天唾液总分泌量约为540~640 ml,分泌量最大的是下颌下腺,占总唾液分泌量的60%左右 ①咀嚼运动刺激 ②味觉刺激:酸甜咸苦 ③嗅觉刺激:颌下腺分泌增多 动态唾液流率与生理刺激: 唾液总流率的测定方法 静态唾液总流率的测定方法 滴取法 (draining) 吐取法(spitting) 吸引法(suction) 棉棒法(swab) 动态唾液总流率的测定方法 酸刺激法: 0.1 mol/L的枸椽酸滴于舌背前部,舌尖后卷,测5-10分钟。 咀嚼刺激法:温水泡软5 g医用白蜡,咀嚼6分钟。 方糖法: 取1.5cm×1.5cm的方糖放于舌背,在正常分泌情况下,15~30 min后方糖全部溶解,否则为分泌功能低下 单独腺体的唾液收集 腮腺唾液收集: Lashley 杯及负压吸引球 颌下腺与舌下腺唾液收集:插管法或隔离法 小涎腺分泌物的收集:利用色层分析纸收集 Bertam认为静态唾液流率(unstimulated whole, UW)在0.2-0.9 ml/ 15min时为涎腺功能低下。 Navazesh提出UW等于0.12 ml/min为正常最低值。 酸刺激腮腺流率(acid stimulate parotid, ASP):正常最低限为0.3-0.50毫升/ 分/腮腺 唾液流率的判定标准 唾液成分 无机成分 蛋白质 含 量 存在方式及特点 成 分 钙 磷 1.45mM Ca2+、无机复合物、 与有机物结合 5.42mM 有机物组成、焦磷酸盐、 复合物状态 无 机 成 分 流速增加 离子 氟 0.01-0.05mg/L -- 硫氰酸盐 0.125-0.375mM SCN_ 重碳酸盐 缓冲系统 氢离子 H+ 微量元素 -- -- 钠氯钾 血浆 CO2 CO2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 变异大 10-50% 血清 抑菌 -- 离子 -- 抑菌 影响pH及钙沉积 影响pH -- 作用与意义 成 分 钙 磷 氟 唾液作为碘的储备,杀菌 调节渗透压,参与生物膜的物质转运 氯 维系牙齿结构,参与再矿化,激活某些酶如?-淀粉酶 维系牙齿中磷酸盐的结构,参与再矿化,调节渗透压与酸碱的缓冲 维系牙齿结构,参与再矿化,为菌斑供氟,抑菌 钠钾 调节渗透压与酸碱的缓冲,激活?-淀粉酶,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碘 镁 激活某些酶,维系牙齿结构 无 机 成 分 唾液蛋白质 来源 唾液腺分泌 血清渗出 腺泡细胞分泌 导管上皮及排泄管的基底细胞分泌 腺泡细胞分泌 黏蛋白(m) 富脯蛋白和糖蛋白(s) 唾液蛋白的组织来源 导管上皮和基底细胞分泌 富组蛋白(s) 含胱氨酸的磷蛋白(s)?-淀粉酶(s) 富酪蛋白(s) m:黏液性腺泡细胞产物;s:浆液性腺泡细胞产物 乳铁质 溶菌酶 激肽释放酶 唾液过氧化物酶 分泌型IgA 唾液蛋白质按功能分类 功 能 蛋白种类 润滑作用 唾液黏蛋白、糖性富脯蛋白 维持黏膜完整,修复软组织 蛋白酶、菌蛋白、富半胱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调节口腔菌群平衡 溶菌酶、唾液过氧化物酶、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富组蛋白、MGII 参与获得性膜,维持牙齿再矿化 富组蛋白、富酪蛋白、富半胱蛋白、唾液淀粉酶、酸性富脯蛋白 分子量 疏水结构 牙面亲和力 功 能 MGI 1000 kD 有 大 润滑、保护 MGII 200-250 kD 无 小 细菌凝集 MGI与MGII的比较 SCN- + H2O2 过氧化物酶 OSCN- (硫氰酸盐) (硫氰酸盐氧化中间产物) Dome P e y e r s P a t c h ( G A L T ) A n t i g e n s / M i t o g e n s MLN TD Blood Mucosal Homing Gastrointestinal t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