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义乡俗——风情武义教学设计
风情武义,魅力畲乡
话说武义
师:生在武义,成长在武义,一定对这片养育你我的武川大地充满深深的感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片美丽的武川大地。
(播放视频《武义宣传片》 )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片美丽而又万种风情的武川大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我县境内聚居。俞源太极星象村有个圆梦胜地--洞主庙,建于南宋,距今750余年,素有“洞天清幽,避暑仙府”之美称,每年正月十三和农历六月二十六是传统的“圆梦节”。正月十三,白天,村里要举行“擎台阁”民间文娱活动,意在消灾撵祸,期望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全村大街小巷挤满了观众,热闹非凡。夜幕降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纷住入洞主庙清幽阁,席地而卧,圆“春梦”。农历六月二十六,前来圆梦者更多,期间,俞源村每年都要演三天四夜古装戏,奇怪的是,每年这期间,即使久旱无雨,该地总要下一场喜雨。
畲乡风俗
在我们的武义南部有一座风情小镇——柳城畲族镇,那里是浙江畲族主要聚居地,近万人口的畲族人,蓝、雷、钟三姓大多在清代陆续迁入,较早的在顺治年间迁入。畲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少数民族,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浸透着淳朴的乡情,散发出浓浓的温馨。畲乡人总是用最高的礼节欢迎来访的客人。刚踏进畲民家的门,热情的畲歌就溢满整个屋子。
(入门歌)今日客人入门来,赶快糕饼端出来,也无好货待食客,安安心心坐下来。今日客人入人家,两边坐下笑哈哈,也无好货待食客,莫得食酒先食茶。”
“(奉茶歌)春来发芽叶兰兰,茶在青山便去采。人人都说酒礼大,总是茶礼打头箭。茶米种在黄泥山,春来发芽叶盖盖。……” 献上一曲暖人的《奉茶歌》,喝上一杯盛满爱心的畲乡茶,正当我们回味着这归家的感觉时,好客的畲乡人又摆上了丰盛的佳肴,唱起了《祝酒歌》。
“(祝酒歌)香茶食了收茶杯,我娘酒壶拎上来,桌上加筷又加盏,后面有肉又有菜,一双酒杯花串串,吃我三年勤劳酒,客人把酒端起来。”
“三月三”是畲族人的乌饭节和对歌节。每年农历三月三,周边村寨的畲民就会聚集一起,以他们独特的形式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传说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民抗击官军围剿,粮食吃光了,就以乌稔果充饥,畲族靠它维持体力继续战斗,最后精神大振杀出官军围困,于翌年三月初三突出重围大获全胜。为纪念这一胜利的日子和畲族英雄雷万兴,畲民就在三月三这天合众吃乌米饭和对山歌。
畲族三月三,内容丰富,场面热闹。在畲族民歌中,不论是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常识等内容的题材,都能以叙事、咏物、抒情、讽刺等手法加以表达。民歌中有长篇民族起源叙事歌、小说故事歌,有数量较多、涉及面极广的杂歌,分别以散条、长连、小令等格式编成独唱或联唱的歌,形式活泼多样。畲族人民无论是在田间劳动,还是走亲会友,都有歌声伴随。婚嫁、丧事、祭祖等风俗活动中,更离不了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往往也是以歌为媒介。
畲族民歌用畲语唱歌。识字的民间歌手非常热心地传唱民歌,把唱过的歌记录下来,成为数量甚丰、源远流长、广为传唱的民歌,不识字的民间歌手大多是妇女,他们最喜爱畲族民歌,从孩提时就向父母兄姐学唱歌,成人后又传给自己的后辈,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畲族民歌重在歌词,一首歌的曲谱音调、格式基本无变化,很少有乐器伴奏。歌手大多用假嗓音唱,用原(真)音唱称为“平讲”,声调较低。对歌场合或兴致很浓时,男人都喜爱用假嗓音唱。不但歌编得好,嗓音也清亮好听,才会被公认是好歌手。畲族民歌内容包罗万象,可谓是畲族的一部口头百科全书。按照畲族唱歌的习惯,大体可区别为喜庆歌类、哀歌类、杂歌类三大部分。
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有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 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有独人、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姿舞步多为狩猎动作。
柳城“庙会”在农历五月十六日,五月十七日为宣平城隍诞辰。诞辰前,柳城三坊装饰抬阁,至十六日,抬城隍神像和台阁出庙游行,并演戏庆贺。十四至十七日,四方商贾云集,四乡人民来观者成千上万。解放后,柳城沿袭庙会物资交流之俗,将五月十六日变为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夏季物资交流会,至今仍延续不衰。1986年起复现抬阁上街游行。擎台阁的传统,都是百姓为纪念有贡献的历史人物而兴起的。柳城台阁为纪念清康熙年间宣平知县韩宗纲 擎台阁时,以童男童女扮成各种盛装的戏曲人物,捆扎固定在台阁上,由大人抬着游行,配上多种民间乐器演奏,热闹异常。
————舞龙灯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武义县柳城每年都要举行三天的舞龙灯活动。镇内三个村分别舞一条板龙,一路鼓乐,店家、各单位则鸣炮迎接,还要包给他们红包,远近群众都纷纷前往观看,武义大多数乡镇和较大的村都有龙灯队,每年元宵节除在当地舞龙灯外,还跨乡镇舞,有的还舞到县城闹元宵,以展示“众龙”的风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