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19课 送董邵南序+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7-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19课 送董邵南序+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19课 送董邵南序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送董邵南序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是韩愈的朋友。他是个孝亲而好学的读书人,长期在故乡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贞元年间,他到长安应进士试,而考试的结果却是一再落榜,为了谋求出路,将游河北。当时河北藩镇,割据一方,他们招揽人才,以增强实力,对抗朝廷。而一些走投无路的落魄文人纷纷前去投靠,托身于幕府之中。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文意感知 本序名为送别,实为挽留。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遭际表示同情,同时也希望他能劝说河北豪杰之士报效朝廷,反映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 思维导图 名送实留 一词多义 1.恶 2.易 3.之 4.谢 1.文章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的“古称”中的一个“古”便成留的原因之一。古代多有感慨悲壮之士,今天是不是也有呢?其弦外之音由“你”左右,尽管“你”有能力(“怀抱利器”),会不会一定得到同情得到重用呢?同时, 这也为下文进一步释“留”作了重要的伏笔。 2.作者为什么说“吾知其必有合也”? 明确:(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2)怀抱利器。(3)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3.作者认为董生前途有望,根据是什么? 明确:(1)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往必有合”。(2)董生有杰出的才能。(3)圣明的君主,董生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4.作者委托董生做哪两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明确:(1)凭吊望诸君乐毅之墓。(2)向隐居的感慨悲歌之士致意,希望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 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希望董生不去河北。 写法鉴赏 1.波澜起伏 作者把自己的意思分成三层来说:先说从古代的河北来看,董邵南这次去一定是合得来的,这是临别赠言的一般说法,也是一种陪衬;接着语气一转,转在风俗教化古和今不一定相同上去,于是董邵南这次去河北,合不合得来也就不一定了,这是第二层;第三层要董邵南去吊乐毅的坟,劝“屠狗者”出来做官,这才说出自己的真意。用意一层深一层,一转再转,写得波澜起伏。 2.结构紧密 开头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与第三段里的“望诸君”和“屠狗者”互相呼应。第二段里还说到风俗的变化,今古可能不同,第三段就承接这种不同来发挥。由于风俗不同了,侠义之士在那里也合不来了,所以要劝“屠狗者”出来做官。全篇就这样紧密呼应,互相衔接。 3.手法含蓄 比如,韩愈本意要贬低河北的藩镇割据,可是他欲抑先扬,先赞美那里古时“多感慨悲歌之士”,然后才说风俗随着政治教化改变,含蓄地贬低了当时的河北藩镇。 素材挖掘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应用角度] 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的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极不赞同董邵南此行,希望他将来仍然回到长安来,为天子效力。这则材料可以用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追求与价值”等作文中。 (时间:40分钟 分值:55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知其必有合也      有合:有所遇合 B.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望诸君:希望各位君子 C.可以出而仕矣 仕:做官 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与:跟随 解析:选B B项,“望诸君”指乐毅。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董生勉乎哉 ②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③夫以子之不遇时 ④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A ①助词,表感叹语;②介词,于,从。①②不同。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结构助词,的。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B.连不得志/于有司 C.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解析:选C C项,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4.下列句子从句式特点上看不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的一项是(  ) A.董生举进士         B.连不得志于有司 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而观于其市 解析:选A 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倒装句)。此外,C项还是疑问句。 5.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