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饭楼主”冯其庸:诲人一甲子半生寄国学.pdfVIP

“瓜饭楼主”冯其庸:诲人一甲子半生寄国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瓜瓜饭饭楼楼主主”冯冯其其庸庸::诲诲人人一一甲甲子子,,半半生生寄寄国国学学 1月22 日中午12时18分,北京潞河医院, 名文史专家、红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 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安祥仙逝,享年95岁。腊月二十九是冯先生95岁的生日,可 惜,先生没有等到。 中央厨房记者曾多次采访冯先生。就在2016年11月,我们还曾想拜访冯先生,也是在 那时我们知道先生的身体已经很差了。2017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生最后的一 本 作 《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 撰写了书评文章 《“稻香世家”的读书哲学》,刊载在2017年01月17 日的 《人民日报》 读书副刊。颇感欣慰的是,家人曾将这期报纸拿给先生看。 先生的一生,真的做到了“书破万卷,路行万里”,他在红学、西域学两个领域用情之 深也是无人能及,在倡导国学和弘扬传统方面先生更是身体力行。将先生的学术人生 传播给更多的人,让这微弱却坚定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也许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吧。 我们选取了冯先生的自序和学者写冯先生的文章,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先生之风,千古长存! 【冯其庸说冯其庸】 我一生受过不少磨难,小时是经常挨饿。日本侵华期间,我从日本鬼子的刺刀尖下躲 了过来。三十岁我到了北京,我常常受到当时极左运动的批判。反右运动时,我被学 校内定为第三名右派,幸得中央领导来听我的发言,称赞了我,才幸免于难。“文化 大革命”开始,我在人民大学第一个受批斗,我熬过了这场噩梦似的十年浩劫。1975 年,我被借调到文化部,主持 《红楼梦》的校订工作,我的命运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 折,我的许多 作,都是在1975年之后写成的。 我曾十赴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查实了玄奘取经回归入境的明铁盖山口和经公主堡 到达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的瓦罕古道。之后我又穿越米兰、罗布泊、楼兰、龙城、白龙 堆、三陇沙入玉门关,查实了玄奘自于阗回归长安的最后路段。 我还经历了前后二十年的时间,查证了项羽不死于乌江的历史真相。我的学术道路, 是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 作定论。 我的这部口述自传,简略而扼要地叙述了我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我自己开 辟的学术道路。2015年2月,我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愧受之余,希 望我的治学经历和 述,能对文史研究领域,稍有裨益;而这本小书,也对想要了解 我的人有些用处。 冯其庸九十又三于瓜饭楼 2015年10月15 日 【学者说冯其庸】 “稻香世家”的读书哲学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冯其庸先生的人生,可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概括。他希望他的学生们也能够深 明其理,所以亲笔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学生们写下这句话,至今高悬在国学院的 图书馆里。 2005年,冯先生第十次探访西域,这一次他不仅再上昆仑山,而且首次突入罗布泊, 在夕阳映照的楼兰三间房前,接受了中央台“大家”栏目的采访。当时,我站在远处, 忽然心生无限感动。那一年,冯先生83岁。 以后,冯先生再没有进行过长途旅行。 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他的腿出了点问题,行走 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他依然像诗人一样豪迈:“九十多了,也走过不少地方,没 有遗憾了。”2012年,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冯其庸先生的33卷本 《瓜饭楼丛稿》,其中 三个部分分别是 《冯其庸文集》十六卷、 《冯其庸辑校集》七卷和 《冯其庸评批集》 十卷。如今, 《瓜饭楼外集》十五卷已经提交商务印书馆,不久将会面世。如此累累 学术果实,如同闯过千山万水,当然是人生的傲人成绩。 一 冯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出身,后来他自己称之为“稻香世家”。因为家贫,总是 要借债交学费,经常面临辍学危机。为了抵御贫穷,即使年龄小,也知道拼命劳动。 看看口述史中讲“三缩腿”,现在说起来似乎津津有味,其实当初不知道花费了多少苦 力。 1937年,冯先生小学毕业,学校因为日本入侵,停办了。此后四年的辍学时间,一边 劳动,一边自由阅读,读书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一本 《三国演义》读了好多 遍,因为没有别的书可读,于是故事读完读诗词,诗词读完读点评。少年劳动者,被 书中的字句所吸引,思想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苦难的叠加,满是劳 累、辛苦和亡国奴的滋味,身上担子沉重,但书中的世界是美好的、诗意的,令人心 生向往。读书成了慰藉,成了享受,读书在生活之上搭起精神瞭望台。 就这样,冯先生在劳动之余拼命读书,割草、挖泥、种地、放羊,他竟然都带着书, 有空就读。特别是夜晚,那是冯先生完整的阅读时间。 《水浒传》 《西厢记》 《古文 观止》 《史记菁华录》 《唐诗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